2月14日,武汉协和西院湘雅病房首位新冠肺炎患者顺利出院。要知道这里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仅一周时间就能出院,真是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
来自湖南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从1月21日至今,已经派出了三批136位医护人员,投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协和医院等战“疫”一线。还记得2月7日,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国医疗界四大“天团”齐聚武汉的新闻曾经刷了屏。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派出顶尖力量齐聚武汉,为公众带来莫大信心,如今这信心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数据。
他们给武汉带来了什么?会给战“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在武汉的湘雅医院医护人员。
不分医院只分病区
协和医院西院区十五楼,很多办公室门口的标识让人迷惑:十一楼东、十一楼西……这里难道不是十五楼吗?而且东和西这么大的范围怎么写在一扇门上呢?湘雅医院副主任护师李丽告诉记者,这一层是医生休息区,来自多省市的医疗队员们都在这里。门上标的是病人的病区,负责同一个病区的医生护士在这里就是一个集体。“只有我们,没有你、他。这些病人不是武汉的病人、不是协和的病人,是我们共同的病人。”李丽说。
带着这样心情的不止李丽一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办主任钱招昕带领第三批130位医护人员来到武汉,压力不可谓不大。这批医护人员都在协和医院西院区,分两个病房,一个是以湘雅医生为主的湘雅病房;另一个是协和、湘雅和中山医院联合病房。令他安心的是,“虽然单位文化不一样,医疗原则是一样的,联合病房收治病人和其他病房一样快,目前磨合很好已经就绪。”记者约采访的那天,他正在主持死亡病例分析。十几支医疗队伍的力量发动起来,终于把之前想做没能做完的病例分析全部完成了,为之后的重症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医生在穿防护衣。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湘雅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潘频华从1月19日开始,先后到黑龙江、湖南、武汉参与防控疫情。他告诉记者,现在全国呼吸重症的专家几乎都齐聚武汉。“来了十几位主任。”潘频华说,戴着口罩一开始没认出来,一说话,“哎哟你也来了”。他们建了一个群,探讨病例、网上会诊。在他提议下,专家们在不到十天时间里合作发表了专门给抗击新冠病毒的医生的操作指南。这两天,他正努力集合各方经验改善工作,希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在后方,在全国其他省份,医护人员都在竭尽全力和疫情做斗争,这本来就是同一盘棋、同一场仗。“只是工作的地点和战场不一样,无论在本省还是外省,大家都是奋斗在第一线。”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说。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湘雅医院的护士正在穿防护衣。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我们是病人惟一的希望
医院、宾馆两点一线,非特殊情况不得外出。外省来的医护人员,所有的快乐与压力都系在病人身上。
第二批到达武汉的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5位护士1月27日到达武汉,28日就正式上岗。护士朱恋记得27日晚见到重症专家邱海波教授,他高兴地说:你们来了,血液净化就可以持续开展起来了。病人多,人手少是那时的主要感受。“当时情况还是挺严峻的,金银潭医院五楼、六楼的普通病房都收治了危重病人。”护士殷俊说,当时压力还是挺大的。
1988年出生的郑宜翔2017年才正式到湘雅感染科当医生,这次是他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联合治疗行动。“收病人的场面以前是没见过的,四个小时收四十个病人,工作量短时间内陡增。”郑宜翔说,“病人太可怜了,我们可能是他们惟一的希望了。好在有前辈们在,我还比较安心。”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湘雅医院的医生们正在商讨患者病情。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相较而言,前辈们的责任无疑更重。潘频华现在最着急的是找到更加“优化的方案”。“怎么调整方案,让病人快点好起来、降低死亡率,压力主要是这些方面。”潘频华说。他把湘雅在湖南的经验总结出主要的三条:及早治疗、联合会诊、专人负责。他说,这些经验逐步运用到当前的工作中。由于设备一时不能到位,空有一身技术无处发挥的医生们,还千方百计用土办法赢得时间。“鼻子插管吸氧不够,外面加一个面罩,再给一道氧。尽量用现有资源降低死亡率。”潘频华说。
目前的困难主要是病人多、病情重。张丽娜说,她所在病房有48个病人。不同的人对病毒和治疗的反应不同,但总的来说,“到了危重症,治疗方案已经约定俗成,更多的是对器官功能的支持,减少器官损伤,给治疗疾病创造时机。至于最后能不能坚持过去,还要看病人自身免疫力等情况。”她说,很多重症患者本身年龄大,有多种基础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医生在戴护目镜。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因为防护服有限等原因,一次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有限,再加上隔离病房没有陪护等,担心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也成为医生护士的巨大压力源。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黄燕说:“日常工作状态下,所有人都可以去看病人,发现情况比较及时。现在各种压力都落在进隔离病房的几位医护人员头上,特别担心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为加强管理,他们实行分组包干、多种会诊等,把治疗方案尽量优化,把病患责任压实到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里稍一活动就是一身汗。但他们仍然认认真真地执行每一个环节。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只有把每件事都认真做好才能最大程度堵住漏洞。
“我每天最高兴的就是交班时候对下一班医生说,‘病人都平安’。”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彭小贝说,“最高兴就是他们病情好转、早点出院。”
打胜仗等于零感染和高治愈
对于什么是打胜仗,钱招昕主任说湘雅人的理解是:零感染、高治愈。少了哪一个都算不上真正的胜利。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吴安华1月21日就来了武汉,因为时间紧张谁都没说。“没想到在湖南没来得及培训湘雅的医护人员,到武汉培训了他们。”吴安华是国内院感控制的专家,他在武汉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防控医院内部的交叉感染。“要做到零感染、打胜仗,既要减少非战斗减员,也要减少战斗性减员。”吴安华说,“医护人员感染对老百姓也造成很大压力。只有把自己防护好,才能救治更多病人,鼓舞医护人员的士气,也给老百姓信心。”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湖南湘雅医院的医生们正在工作。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他对湘雅医院派来的队员们评价是:准备充分、有经验。采访中,我们看到张丽娜和彭小贝都扎着一个参次不齐的小揪揪,据说是出发前科室的医生们互相用剪刀咔嚓的。至于男医生,干脆有几个剃了光头。“防护服主要要遮盖住所有的地方,女生的头发长容易往下拉,碎的头发又很难整理进去,会带来很多麻烦。”张丽娜说。
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张丽娜为了方便工作,自己把一头秀发剪了。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坚守科学与专业理念的李丽迅速把防护意识变成规范工序。“我们设一个岗,给每一位进舱的医生护士进行检查,在衣服上写上他们的名字表示检查合格。”这是湘雅人带来的经验,这个岗位检查的是所有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护士,不管他们来自哪里、一视同仁。“现在我们是一个团队,有一个人防护出了问题,整个团队都要出问题”。
李丽相信这样的检查会帮助进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更加自信、更加踏实。她更坚信怎么让医生护士吃好饭、休息好,让病人心态好等等都需要科学管理。郑宜翔对此深表赞同:“不仅是防护,湘雅人很细致。无论是医疗程序、后勤安排都很细。每个细节都追求最好,才能保护好大家,更好地完成任务。”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湘雅医院的医生黄燕(右)、彭捷在进入隔离区前合影。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摄
最新消息是,据钱招昕主任介绍说,湘雅人的三级诊疗体系、疑难病例讨论等系列制度和经验,已经得到了武汉协和西院院领导和其他病区的高度认可,并将在协和全院进行推广。我们期待着更多新的好消息。
记者:乔申颖 高兴贵 谢瑶 柳洁
责编:李晓航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