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是蒙古族,母亲性格很开朗,也很倔强。
可能因为是老教授,父亲脾气不好,不过也很知性。
但两人有一共同点,就是为人实诚。
两位实诚人,因为我要去滦平上班,就说和我一起去滦平呆两天。一路上,他们都很兴奋,逐渐地,路两旁山多了起来,气温也低了下来,他们开始进入了“滦平的状态”。媳妇儿车开得很稳,儿子睡得呼呼的。
路上我接滦平的电话,父母就提醒我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开玩笑说,告诉了,人家也不会被惊动。家里人都乐了,车里暖意融融。到了地方,他们住进了宾馆,媳妇儿和我住宿舍,父母住一间,岳母带着儿子住一间。第二天,媳妇儿单位有急事,便和岳母、儿子一起回北京了。因为我有点儿低烧,所以父母决定陪我多住几天。
过了几天,我低烧好了。平时热个方便面,有时候需要用碗,于是我和父亲一起去山坡下的超市。天已经挺冷的了,我穿的很厚,父亲脾气怪,总是逆着季节穿衣服,你要让他多穿点儿,他会真的大发雷霆。我就悄悄带了一件衣服。
那是一个“温暖”的夜晚,父子俩就像我刚上大学时候那样,一起在超市挑捡生活必需品,一起商量着、闲聊着。往回走的路上,抬头看,星光满天,哈气在夜空背景里,呼的一下窜上去,很快消失不见。回过头,看见父亲刚毅地有点儿费力地向坡上走着,因为穿得少,整个人彷佛都缩紧了,我悄悄把手里的衣服给他披上,意外的,他没有拒绝。那天夜晚,滦平夜空里群星特别得亮。
看到一个工人在使劲蹬着一辆装着凳子椅子的三轮车在爬坡,父亲过去帮着他推了一把,我也赶紧过去帮着推了一把。然后他就开始“上课”了,猜测那个人生活多么艰辛,然后讲到人生。这一次,我听得很认真,我想当时夜空中最亮的星也在看着我们。
我上班,父母自己出去转转,他们去了一个乡镇的稻田,那里有一座高台,可以眺望周围的景致。高台口儿有几个人在卖大米,一小袋儿一小袋儿的那种。父母老实地过去问,收不收票。那些人不直接回答,而是向他们推荐卖的大米。他们就认为可能是买了大米才可以上那座台子,于是老老实实买了两小袋儿大米,一袋儿一百块钱。回来后,问起当地人,才知道上那个高台根本不用票。
母亲很达观,虽然有点儿心疼钱,但还是兴奋地向我讲述高台远眺的风景是多么多么好。
那次,他们临走的时候,一大早,父亲就悄悄地去前台把帐结了,一共两千块,他也觉得有点贵,但还是对我说,这样心里踏实,这样可以算作给贫困县做一点点贡献。回北京路过村子的时候,还在村子里呆了一阵,给一家贫困户的孩子捐了点儿钱。
后来,我在宿舍可以开火做饭了,父母又来过。这样,就真的像过日子了。父母回北京了,我下班推开房门,空荡荡的,看见我所有的脏衣服母亲都洗了,正挂在阳光下亮堂堂地看着我,她没有用洗衣机,都是用手洗……快脱落的扣子也缝上了……
后来下乡的时候,看到贫困户家的“咱爹咱娘”颤巍巍地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远在城市里的俺爹俺娘,他们虽然没有生活在农村,但和这里的人一样平凡一样质朴,一样为正在奋斗的儿女操劳。
扶贫的路上,我泪眼朦胧……(图文/杨一枫)
(作者简介:杨一枫,人民日报主任编辑,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河北省滦平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责编:张荣耀、夏夏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