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子:紧握着祖国的手

2019-09-27 15:05:3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我叫黄庆子,1947年4月出生在日本东京都。

1953年8月, 7岁的我和5岁的妹妹黄洋子,随父亲一起回国定居。67年来,我们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深深感到:一个强大的祖国,才是我们归国华侨的坚强靠山。这些年,每当我遇到什么困难,都是祖国母亲伸出她那温暖的双手,帮我跨过了一道道坎儿。

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我的父亲出生在台湾,我的母亲是东京都人。父亲早年赴日本读书,后来在日本定居,并在东京都开了个小酒店。

有些台湾人在日本定居后,往往以“日本人”自居,而且还看不起中国人。父亲为此很气愤,经常教育我和妹妹:“台湾人就是中国人,我们的根在大陆,中国才是我们的家!”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就一直想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因为母亲是日本人,当时家中还有老人需要她照顾,所以一时间走不了。于是,归心似箭的父亲只好带着我和妹妹,在东京都登上了轮船,毅然投奔祖国。

我们在天津短暂停留后,接待部门把我们一家安排到了上海。父亲进了上海江湾建筑机械厂当车工,每月有50多元钱的工资,这在解放初期的50年代就是“高薪阶层”了。工厂领导还帮我们在虹口区三角地菜市场找了一间9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三口在上海总算有了个落脚之地。

那时候,父亲上班是很忙,而我和妹妹都还小,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厂领导看到这个情况,由厂里出钱特地为我们家雇了一个保姆,帮我们做饭洗衣服、料理家务。直到我长大了一点,有些活儿我们自己也能干了,才把保姆辞退。

热心教我学沪语

回国后,我和妹妹先后在上海龙华路小学和邯郸路小学读书。我是1954年9月入小学的,6年级毕业后,我又到淞沪中学读初中。上学期间,我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很多上海同学都热心地教我说沪语,还帮我复习功课,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上初中时,我记得有一位姓周的俄语老师,一直对我进行表扬和鼓励,这让我增添了许多勇气和自信。我每天起早贪黑背单词,所以我的俄语成绩在班里一直是靠前的,周老师还号召班里同学要向我学习。由于成绩突出,我还被选为少先队的中队长和校学生会的学习委员。

1963年7月初中毕业后,我在次年4月进工厂当了一名车工。当时厂名是上海江湾机械车厂,主要生产铣床等产品。在那个年代,当一名工人是很“吃香”的,蓝色的工作服一穿、工作帽一戴,就开始在车床上聚精会神地加工各种机器零件。一想到终于可以自食其力地生活了,而且还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我就由衷地感到光荣和骄傲!

照料丈夫20年

在厂里,经人介绍我遇到我爱人——他是我们厂里的一位车工师傅。爱人大我9岁,为人忠厚老实,对我也疼爱有加。我俩婚后生有一女一子,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图片17.png

 中年时期的黄庆子姐妹,摄于扬州瘦西湖(前为黄庆子)

但天有不测风云,1979年5月的一天中午,丈夫休息在家,在修理家中的一扇窗户时,不小心腰被撞了一下,脊椎骨被撞坏了。送医后手术不成功,竟然从此站立不起来了。后来他又犯了一次脑溢血,整个人就彻底瘫痪了。

那时候我的父亲去世不久,女儿刚上小学,儿子还在幼儿园。丈夫本来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他突然倒下,我整个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快要压垮了。

在这关键时刻,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工厂领导决定批准我长期事假,工资照发,在家照料丈夫。为了能照顾好病人,又不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厂里领导把我从原来在邯郸路上住的10多平方米的房间调整到政通路上有47.78平方米的两室里居住。

不仅如此,厂工会还送来了轮椅、慰问金和慰问品,厂里的领导和工友们,带着滋补品、鲜花和爱心捐款,不时来看望我、劝慰我。为了能减轻因疾病带来的生活上的负担,区侨联从我丈夫生病那时起,每月增发了一笔补助金——这一切,让我鼓起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我悉心照料我的丈夫,天天为他端水送饭、倒屎倒尿,推他翻身、替他擦身子、扶他起床、抱他躺下……在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看护下,原本被医院宣判活不了多久的丈夫,竟然奇迹般地和我们一起又生活了20年!

愿做中日友好的使者

1997年4月,工厂为我办了退休手续。这20多年来,我的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事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妹妹黄洋子现住在宝山,常过来看看我这个老姐姐。她爱人退休前是国营工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现在也和孩子们在一起过着其乐融融的晚年生活。


图片18.png

 2019年5月,于日本富士山角下的黄庆子姐妹(前为黄庆子)

我们姐妹俩在日本的老母亲,已经是百岁高龄了。前几年身体还硬朗的时候,每3年我们都接她老人家到上海来住上一段时间。现在她在日本住进了养老院,我和妹妹黄洋子每年都要回去看她。

今年5月11日,我和妹妹又一次回到了我们的出生地东京都,去看望老母亲。在中国和日本,我们都有不少亲朋好友,我和我妹妹身上都流淌着中日两国的血脉,我们愿做中日世代和平友好的使者。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衷心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口述:黄庆子;整理:施嘉明、姜德福、陆春炎)

责编:侯兴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