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路

2019-09-27 13:33:1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我在六盘水出生、长大,是地道的六盘水人了,除了普通话和六盘水的当地话,我还说一种一听就是外省人的方言,奇怪吗?其实,我身边的很多同学朋友,和我一样,也是三种发音且切换自如,不同的也仅仅是外省方言,有的是四川话、有的是东北话、有的是河南话,有的是上海话,还有的是广东话……因为我们的父母一代人,凭着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无比忠诚、无私奉献的精神,响应国家号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六盘水这片热土,建设开拓“大三线”。工作环境变了、生活条件变了,可乡音变不了,对亲情牵挂变不了,于是探亲成了一件重要的大事件。

妈妈的老家是江西的,算是比较幸运,外婆、舅舅也在省内的毕节工作,妈妈大学毕业分配到六盘水,自己家里的几姊妹几老表都离得不“太远”,用现在的计算方式,开车高速路1个来小时也就到了。可在几十年以前,1个小时回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妈妈说她刚来六盘水工作时,两天才有一次去毕节的固定班车,6:00发车,凌晨4点就得爬起来,结伴扛着行李,摸黑从住的地方走路去汽车站候车,车还不太准点,一辆孤零零的班车,在崇山峻岭、陡峭悬崖开凿的蜿蜒盘山公路上,吭哧吭哧的前行,路况和车况颠簸的足以把心肝肺全抖出来,身体一般点儿的人有可能一路都是吐晕车,当然还有车窗,不开不透气,平常还好,遇雨天要漏水,晴天则是能灌进满身的灰土,260多公里的老水毕线,十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还得带水和干粮。探亲是甜蜜的,探亲的路是痛苦的。

等有了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两天一次的固定班车,逐渐变成一天一次,凌晨四点走路赶车,也变成了爸爸推个自行车送我娘儿俩和行李,在我读小学时,又建了一条新公路,路况好了很多,发车时间从6:00,变成了7:00或7:30,客运班车进行时间也从十多个小时,缩短到了8个小时,当然我们也可以坐公交或者出租车去汽车站了,再后来,修了高等级公路,一天有三四趟车,从老式班车换成了“闷人”的大中巴空调车,也有了“安全带”的概念,早上出发能赶去吃中午饭。而现在,在客运高峰期,早上6:30到下午16:00,每隔半小时就有一班车,几条高速路的贯通,拉直两地距离,行车时间也进一步缩短到只要一个半小时,空调车冷风热风自然送风舒适度都明显提升,如果是自己开车就更快捷舒服了,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预约搭乘各种合适车型的车,比自己开车还方便。回顾探亲路的这些年变化,作为这条线上颠簸了几十年的资深老乘客,妈妈不是一般的感慨。

爸爸老家在河南南阳,他的探亲要比妈妈“洋气”些,因为可以乘火车,1500多公里,要过“大城市”重庆和武汉,要花三昼夜时间,一趟旅途的见闻颇有见“世面”的意味。传说中的闷罐火车,我没见过,爸爸坐过但从来没有讲太多的,只是说能回家就行,能回家就行,不讲究。至于到坐绿皮普铁回家探亲时,爸妈带我,虽然小倒是有点印象了,几次提速普铁升成了K字头。那时火车上还没有“香烟瓜子矿泉水,水果饮料八宝粥,同志让让”,想买点新鲜的吃食,就得等火车每到一站,从放下的车窗招呼车站小推车售卖人员,或乘停靠的几分钟挤下车,在车门不远的车站小推车买点也就是一些刚出锅的用小棉被盖着的包子、馒头、花卷,后来几年慢慢的有点干干的鸡蛋糕、硬硬的麻花,粗糙的饼干卖了,那时,好害怕爸爸下去上不来,所以特别关心停靠几分钟,大站长小站短,我对大城市小县城的概念就是那时候坐火车得来的。

记得小时候爸爸指我看地图,北京比南阳远一倍,会问为什么去两地时间差不多,大一点才知道,没有直达列车,没有直达!就必须在“大城市”的重庆或武汉待上一天中转,通过联程票划签下一段的车票,那两张比口香糖短一点纸板票伴随了我们多少年啊。这样情况大概到了我读高中,很多站都使用了联网的机打票,有了车票代售点比车站排队好很多,可以不需要单位证明买卧铺票,等我大学毕业后,以前的那种打杯水要过几个车厢,变成了每节车厢都有饮水点,纯粹的深绿色座椅也套上金绒的座套,空调车厢成了标配,不但是普通硬座就连软卧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购票,当然,火车上的餐食也丰富不少,这些变化,对探亲坐火车的父亲是看在眼里,三年前开通过了两列直达南阳的列车,不需要中转,路程时长从以前3天3夜变成1昼夜,真是开心的事。

如今,因为读书、工作、生活的关系,国内其他地方和国外也有亲人,我们的走亲访友,不只限于这两处,即便是同一地点,也会选择更舒适快捷的交通工具。前段时间去南阳,我们全家坐民航飞机加上短途火车,也就7个小时;而去北京、西安、杭州,从六盘水的支线机场就可以飞机直达,再也不用跑贵阳、昆明、重庆转乘,节约了不少时间;记得之前从北京到天津看二姐,大哥说开车送过去,智能手机一查要一小时多,而来往京津的城市动车组一天十几趟,四十分钟到站,更别说遍布全国的高铁网......国外的亲人也觉得这几十年,中国的交通发展变化巨大,以前从上海去大洋彼岸的旧金山,坐海船要在海上航行20多天甚至一个月,后来飞机20多个小时,但来回都要先绕道香港转机,而今天中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不但在北上广有直飞航线,就连在内地的省会城市也开通直飞航线,十多个小时就可以横跨浩瀚太平洋;寄送给亲人的包裹也因为交通运力的改善,而在1至3天就快递送到手中......

我想,我的小家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细胞,它的关于探亲路的故事,或许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国家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几十年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国家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今天的这些,过去想都不敢想,我们真是生活在了好的时代!随着时代发展,未来,我家的探亲路必然会跟随时代发生新的故事。(侨眷 康安娜)

(贵州省侨联供稿)

责编:童芳、夏夏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