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是中国近现代史浓墨重彩中最靓丽的一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举国上下,长城内外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骄傲了国人,震动了世界。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杜甫曾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寒士”即贫穷的知识分子。正是这四十年间,我是这个县城的“小寒士”,也从“安居”跳跃到“广厦”,实现了自己住房的“三级跳”。
第一跳 职工宿舍
80年代初,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到县实验小学任教。上班的第一天,后勤主任分给我一间约10平方米的小房,摆下一张单人床,一张两抽屉的书桌后,便只能蹑手蹑脚行走,否则就会碰到床或桌子。好在吃食堂,不用做饭。地面大小老鼠洞几个,放在桌上的食物常被老鼠偷走;晚上睡觉更是担心吊胆,生怕被“高客”咬伤,有时还会被恶梦惊醒。唉,那份无奈,难以言表!
两年后,为了改善教职工住房,学校盖了宿舍楼。我幸运地分到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还有厨房、卫生间,这曾是我梦寐以求的家啊!从此,我过上了不为住房发愁的生活。
第二跳 温馨小屋
2006年,我卖掉了职工宿舍,在县城中心区购买了一套110多平方米的复式楼。小区配套设施不错,活动区配有多种健身器材,还有篮球场,露天乒乓球台等。每栋楼前后是大小不等的花坛,草翠花艳、枝繁叶茂,赏心悦目。
房子是两室两厅、一厨两卫,户型方正、采光充足。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客厅是雪白的乳胶漆墙壁,正面是栩栩如生的大幅牡丹画,银色的缎面落地窗帘,银灰色的皮沙发,棕色的地板砖,还有几盆常绿植物点缀,色彩素雅、协调。走进家门,舒适、温馨之感油然而生。
第三跳 住进大厦
今年退休后,我在武汉融公馆安了家。小区临近地铁口,门前是宽阔的和谐大道,出行十分方便,左侧是三万多平方米的市政公园。小区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指纹识别门禁进入;人车分流,地上走人,地下停车;每栋楼出入口、主要路口、地下车库都装有监控摄像头,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24小时监视着摄像画面,有效地保证了业主的安全。
小区平面布置紧凑、有序,多条区内道路内联外通;每栋楼都有不同的景观布置,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冬季之外)都是那么生机勃勃、精神十足;围墙边是绿化带,树木郁郁葱葱,树下摆着长椅、石凳、石桌,供人们小坐、聊天;东北角是活动中心,有滑梯、秋千、转腰器、跑步机、单、双杠等健身器材。早上或傍晚,大人在此健身,小孩在旁玩耍,欢声笑语不时荡漾在小区上空。
我家住在20层,面积120平方米。简欧装修风格,均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智能化门锁,智能化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住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自然是满满的幸福。
人们常用“大海中之一滴”比喻个体的微不足道,然而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这个小县城的一名普通教师,短短四十年间,住房从潮湿、狭窄的陋室到拥有一套大城市的花园式高层楼房。这住房的“三级跳”,远不只是个人幸福生活指数的提升,它所折射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耀眼光芒。(云梦 吴晓华)
(湖北省侨联提供)
责编:张振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