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份,妹妹因为要参加侄儿的婚礼,趁着放假的时间,准备回国探亲了。这几年我们家人每年暑假都有去欧洲玩的,所以她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国了。接到侄儿的电话邀请,妹妹就开始着手准备礼物,想给家人带点东西,可是每每电话问询需要什么礼物时,我们都说,不用不用,国内什么都有。她自然是不相信的,以为是我们的客套话,最后还是我们主动说只给家里的女眷带些化妆品就行了,这才免去了她的纠结。
妹妹是1997年去的意大利,拿到永久居留证,成了我们姊妹几个羡慕的对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尽管改革开放十年了,但是总体说来国内物资还不是十分丰富,所以每次妹妹要回国时,我们就托付她带东西,记得那时妹妹回国都是用特大号的箱子装东西,一边装一边称重量,只要不超重,尽量把箱子塞得满满当当的。一部分是给我们买的礼物,还有一部分是她自己的生活日用品。印象最深的是她最初回国时还要带上熨斗,还有洗头洗澡的用品,她说中国的东西不好用,所以回来的时候把要使用的东西一应俱全能带的都带上。每次去机场接她,那箱子得两个人抬着,一个人都拎不动。然后就是给各家分发礼品,我们拿着国外东西,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同时还有几分骄傲。有时候拿着这些外国货在同事朋友面前炫耀,引来别人艳羡的目光。而对那些外国货,我们也是格外地珍视。记得那时吃意大利巧克力都是一点一点地咬,慢慢地吃,细细地品,孩子吃完了想再吃,都是一小块儿一小块儿地给。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势头迅猛,中国人富起来了,中国人的腰包鼓起来了。记得妹妹刚去意大利的时候,工资是意大利里拉,对里拉我没有很深印象,后来用欧元的时候,我们就喜欢比较,她那时候1300多欧元,我们喜欢把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只知道那时我的工资就是一千多点儿,而妹妹的月收入大概是相当于一万多人民币,那时不仅仅有羡慕更有些小嫉妒,毕竟我的学历高一些,收入不如她,心里自是不平衡,而且他们孩子上学及医疗方面几乎是不花钱,政府还对孩子有补贴。因此,她回国的时候,自然是出手大方。而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工资翻了几番,她的工资一直没怎么增加,而且,欧元贬值后,她的工资除去上缴女儿大学学费后只够日常生活开支,明显感觉她的手头愈来愈紧。国内近几年随着各地自贸区的建立,国门打开了,与世界各地互通有无,外国货品在自家门前就可以买到,国内一二线城市各大商厦中境外货物琳琅满目,而且出境游再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了,免税店里中国人采购的场景让外国人瞠目结舌,强大的购买力让他们又爱又羡慕还恨。后来妹妹或有人回国时,在问及我们需要什么礼物时,通常的答复是:“不用不用,国内什么都有,什么都买得到!”慢慢地,妹妹回国的箱子是越来越小了,越来越轻了,这不,今年回国只带了一个箱子,连换洗衣服都带少了,说好了回国后再买。
五年没回国,五年没回武汉,五年没回孝感,这次她一走出天河机场便一路惊叹,路宽了,路平了,路两边的建筑漂亮了。带着她逛街的时候,一再感叹自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一是武汉地铁的方便快捷,比起米兰比起巴黎来,更新更漂亮;第二是国内支付方式的便捷,出去吃饭购物,没等她把现金拿出来,我们的支付宝微信就已经搞定;第三就是武汉的高楼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漂亮。当然物资的丰富,生活方式的多样,自是她赞叹的内容。我邀请她坐城际铁路来孝感看看,坐上地铁转上城际,城际车刚进入孝感时,我告诉她已经到达,她看着窗外的幢幢高楼,看着槐荫公园的风景,说这都是大城市的景致,变化太大了,变得都认不出来了。可惜因为酷暑难耐,身体不适,没有到处逛逛。她准备今年春节带着女儿回国来感受中国的春节气氛,顺便送女儿来北京留学,到时候再来孝感。她女儿小时候不喜欢回国,总觉得中国脏乱吵,妹妹说女儿现在长大了,在大学里学习了中国文化历史后,是越来越喜欢中国了,大学毕业论文选的课题都是关于一带一路的。她女儿说欧洲很多年轻人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所以要考取来北京留学的资格。
转眼一个月的假期就结束了,走之前,上街选取了很多礼品,有些意大利朋友托她带了很多中国货,一个箱子装不下,另加了一只大箱子,愣是带走了两大箱子,也是塞得满满当当,实在塞不下,就把自己的一些衣物留下来了,手上还提了一只美的的电压力锅,说是国内的东西质量不错还便宜,激起购买的欲望。
9月7号晚上,凉风习习,温情脉脉。车子走过长江二桥,正好看到汉口这边灯火辉煌,妹妹羡慕地说:“武汉真漂亮!”弟弟说:“二姐,等你退休后就回武汉定居吧,”妹妹说武汉夏天的天气太热,不适应这个气候,弟弟说了一句:“你要相信,十年后的武汉,气候一定会变好的!”妹妹深情地说:“是的,到那时,我坚信,我的祖国一定会更好的!”
作者简介:王瑾娟,湖北大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妹妹王静和、姨侄女杨天姿现定居意大利科莫。
(湖北省侨联提供)
责编:张振、夏夏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