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建设】聚焦强军目标 瞄准世界一流

2019-09-26 07:15:46来源:海外网
字号:

1569436858929_1.jpg

图①:8月下旬,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在昆仑山腹地组织多兵种实兵演习。陈善锋摄

图②:6月4日,武警广西总队特战队员正在进行武装奔袭训练。余海洋摄

图③:7月,武警北京总队某部特战预备队员正在进行考核。贾 娟摄

图④: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飞行团飞行员合影。高宏伟摄

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局副局长廖新华——

联合作战,提高制胜力

本报记者 李龙伊

南部战区某联合作战研究室,唇枪舌剑,“硝烟”弥漫,一场红蓝对抗演习方案推演一时间陷入僵局。大家争论的焦点是:按照既定作战方案,红方能否应对蓝方火力突击?

“方案可不可行,让数据来说话吧。”时任某部部队长的廖新华向现场指挥员建议。

随后,一场“数据战”在联合作战实验室打响。廖新华带领团队以蓝方空袭兵器总体参数和飞行方案为依据,精细推算弹道参数曲线,反复推演红方防空兵器火力通道、拦截区域、杀伤概率……

很快,一份关于红方作战方案的可行性报告及优化调整建议在推演中“一锤定音”,得到普遍认可。在之后的红蓝对抗演习中,这份红方作战方案大显神威,一举击败蓝方,为红方赢得演习胜利。

“军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指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廖新华感慨,战区和军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过去军区也经常搞联合演习,实际是临时“搭班子”,难以实现真正的联合作战、联合制胜。

2016年2月1日,中央军委举行战区成立大会,拉开了我军联合作战体系构建的序幕。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原则,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战区,成为联合作战的前沿。

当时在北京某部工作的廖新华得知南部战区急需联合作战人才,第一个报了名。

现代战争,来自陆、海、空、天等多维战场的信息流无影无踪,却实实在在影响乃至决定着战争的胜败。“指挥员是‘大脑’,各军种的部队是‘四肢’,我们战区人要做的就是打通作战‘神经中枢’,为联合作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廖新华这样概括战区的工作。

“战区成立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得到建立健全,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基本形成。”廖新华介绍。

编辑点评: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使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过去相对独立的不同军种部队,如今在战区的调度下常态化开展联演联训;过去军区抽组指挥机构时的商请函,如今在战区改成了指挥命令;过去难以共享的数据信息,如今源源不断在战区内诸军种部队间流转……

海军滨州舰舰长黄凯——

远海训练,锻造新战力

李龙伊 刘亚迅 方思航

仲夏夜,宫古海峡口,云飞浪卷。滨州舰保持着严格的电磁静默和灯火管制,高速挺进波谲云诡的西太平洋。

“右舷××度,距离××公里,一架×型飞机向我接近!”天刚拂晓,雷达兵便发现空情。

舰长黄凯坐镇驾驶室发出命令:“密切监视,注意取证!”驾驶室内,官兵们坚守各自战位,沉着应对……“结合执行远海训练任务,我们经常因时因地因情穿插一些使命课目训练,在与‘强敌’对抗中、在近乎真实的作战背景下砥砺舰艇战斗力水平。”黄凯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海军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深化远海实兵对抗演练,全面提升海上威慑和实战能力。中国海军走向大洋的“频率”不断加快,“频道”转换更显平常,远海训练向常态化实战化体系化迈进。

“近年来,人民海军东出第一岛链、南下印度洋、西进亚丁湾,舰行大洋,展开潜舰机攻防对抗、防空反潜、航空兵远程突击、海空联合火力打击等一系列实战化课题演练,实战化训练不断向远海远域拓展。”黄凯介绍。

舰艇远海训练锻造出“新战力”。据悉,此次远海训练编队由滨州舰等多艘驱护舰组成,可是我们登上驾驶室极目远眺,发现滨州舰似乎是“孤军深入”——以往铁甲列阵的大型编队悄然消失了,放眼望去,海天尽头竟不见一艘编队舰艇。

黄凯介绍,现在远航舰艇虽也组成编队,但编队结构却是松散型,甚至可以说有“编组”、无“队形”。随着航迹延伸,各舰航线也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你南我北,反向而行”,最远间距达上百海里。

“信息战争时代的远海编队是名副其实的‘超视距编队’,得益于综合数据链和作战指挥网的衔接,舰艇‘形散神不散’。”黄凯进一步介绍,任何一艘舰艇、一架飞机或者岸基雷达发现“敌情”,就可通过目标数据分发,相隔遥远乃至看不到的友舰就能从不同方向对“敌”实施同步打击,然后迅速撤出……这一切,在编队各舰的作战指挥室里,透过态势显示屏,能看得非常真切。“舰撒大洋,看似编队散了,但信息和火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集中!”黄凯说。

编辑点评:中国海军正推进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常态化远海训练,不仅完善了战术战法,增强了远海体系作战意识,检验了武器装备的临界性能,也锤炼了官兵敢打必胜的信心、意志以及战斗精神。

陆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旅”旅长满广志——

红蓝对抗,练出应变力

李龙伊 赵丹锋 杨 健

近两年,“活捉满广志”的口号,在全军部队叫得很响。

满广志,陆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旅”旅长。2015年以来,多支“红军”部队以“活捉满广志”为目标,却都以无可奈何收场。满广志说:“刀快不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磨刀石硬不硬。和平时期,对抗性训练是最贴近实战的练兵备战方式与途径,红军要过硬,蓝军必凶狠。”

为了发挥好蓝军的磨刀石作用,让与之交手的红军部队练强打仗的真本领,满广志带领官兵一直在探索蓝军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次对抗演习中,来自某战区的红方部队率先发起进攻,刚攻破蓝军前沿的障碍物,打进去几个班组,演习导演部就宣布演习结束了,因为红军战损太大,已经丧失了后续进攻能力。

“部队千里迢迢来到朱日和,我们不是要让他们难堪,而是让他们练强打仗的真本领,立起实战化标准。”满广志开始反思,模拟蓝军对于参演红军,对于自己,到底意味什么,该怎样体现出最大价值。

通过实战化练兵大讨论,全旅官兵达成一致:要想最大限度地磨炼红军,必须把未来对手的战术思想、行动特点按实际作战原则模拟出来,将未来对手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红军的实战能力,才是“磨刀石”存在的全部意义。

针对每场演习暴露出的“短板”,满广志带领官兵结合演习态势回放,从单兵单车开始,班、排、连、营、旅逐级逐战斗阶段“解剖麻雀”、拉单列表,把在演习中失利的集体和个人拉到现地,组织场景模拟,查找原因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陆军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提升战斗力,一切以打胜仗为目标。蓝军旅,就是帮助军队练出打赢的能力。”满广志介绍说,蓝军部队瞄准红蓝兼备、攻防兼备、形神兼备的建设目标,不断研磨战法、研究外军、模拟敌人,在面对面、实打实、硬碰硬的对抗较量中,设置危局、难局、僵局,逼着红军部队应局、破局、解局,逼出一支支红军部队猛虎般的战斗力。

编辑点评:实战化训练是未来作战的预实践。蓝军旅的认真备战,折射出人民军队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抓住不放,抓出成效的决心。

空军某部部队副部队长郝井文——

搏击长空,强化战斗力

本报记者 苏银成

东北某靶场,空军“金飞镖”突防突击竞赛考核,比拼激烈上演。

当时郝井文所在的航空兵某旅6架战机,如神兵天降俯冲而下,悄然突破地面防空火力拦截,对多个陌生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当目标碎片翻飞的视频回传到千里之外的作战值班室时,他意识到,团队研究提出的关于体系作战的新战法得到充分验证。

这一战,该旅以大比分夺得团体第一。第一背后是空军大抓实战化训练的折射。2011年,空军开展历史上规模最大、对抗性最强、实战化程度最高的首届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时,郝井文作为团长,带队参加并夺得“金头盔”。这些年,中国空军装备发生的巨变,郝井文历历在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瞄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军事需求,用“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加快推进武器装备的创新与发展,部队装备换代升级、成体系发展不断提速。

歼—20、运—20、歼—16、歼—10C和轰—6K、空警—500等新型武器装备相继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使空军综合作战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空军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飞出了新时代的新航迹。

2017年12月,在海上国际空域,郝井文驾驶战机飞在第一梯队,与编队飞行员一起果断应对外国军机干扰,确保了既定训练目的达成,同时展现了大国空军飞行员的底气和自信。

2017年,郝井文带队参加“航空飞镖—2017”国际军事比赛,取得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走出去”与“请进来”,这种开放的胸怀与气势,充分展示了一个大国空军的良好形象,中国空军也在交流合作中收获友谊,增强自信。

编辑点评:中国空军瞄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军事需求,在实战化演训中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集聚了“剑锋所指,有我无敌”的底气,练就了“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26日   10 版)

责编:刘素素、张振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