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重振雄风再出发

2019-08-27 13:53: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图①:大庆油田油井。赵永安摄

图②:中国一重的技术人员正在讨论方案。于占坤摄

图③:中国一重制造的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本报记者 柯仲甲摄

图④:中俄首座跨江铁路大桥。资料图片

图⑤:最北高寒高铁穿越松花江。陈宝林摄

优化产业结构 激发动力活力

本报记者 吴齐强 柯仲甲

自上世纪50年代25家大企业北迁和“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中的22项落户,大庆油田、农垦、森工和四煤城源源不断贡献原油、原粮、原木和原煤……黑龙江依托工业和资源,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黑龙江也渐渐显现出它的问题:“老字号”工业占比过大且体制机制不活;“原字号”资源深加工程度低;“新字号”新兴产业培育慢,对经济增长支撑不明显。单一、偏重的产业结构,制约黑龙江在振兴发展的路上快步前行。

良医将治之,必究病所因。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视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为爬坡过坎的黑龙江指明前进方向、带来巨大动力。

产业结构优起来,“老字号”家底不能丢。黑龙江把改造升级“老字号”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工业强省的重要抓手,出台相关文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升级改造等举措,不断激发出“老字号”的发展潜能。哈尔滨电气集团、中铝东轻公司等“老字号”国企不断焕发新活力。2018年,全省141户“老字号”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6%,利润增长6%。

产业结构优起来,“原字号”产业链要拉长。“油城”大庆60年来累计为国家输送近24亿吨石油,但受制于各种因素,本地企业加工量仅为1/5,一直处于“吃不饱”状态。去年8月,大庆石化公司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开工建设,大大提升本地深加工比重,助力大庆转型发展。近年来,按照“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实施路径,黑龙江深度开发“原字号”,去年全省1807户“原字号”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8%,利润增长35.7%。

产业结构优起来,“新字号”培育壮大要加快。平均每天诞生3.5户科技企业!这是哈尔滨近年来交出的成绩单。放眼全省,科技创新动能喷涌。“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资金链、服务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接,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黑龙江重点建设11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428亿元,其中就涵盖众多“老字号”“新字号”“原字号”的大项目。写好写实三篇大文章,黑龙江砥砺奋进再攀登!

齐齐哈尔工业稳步增长

苦练内功 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 柯仲甲

信吗?铁路货车在眼前这“大家伙”上待20天,就能免去在铁路上跑25年的辛苦。

“这可是咱自主研发的!”谈起亚洲首个整车疲劳与振动试验台,中车齐车公司负责人很自豪,“这台设备能模拟不同国家的路况,货车试验20天就能获得实际运行25年的数据。产品更可靠,更有竞争力。”

凭借创新成果,这家位于齐齐哈尔的铁路货车制造国企备受市场青睐,仅今年一季度就拿下8700万美元订单。

中车齐车公司是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我们坚持苦练内功、深化改革,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使产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孙珅信心十足,“目前装备和食品两大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70%以上,老树已经发新芽!”

苦练内功,强起来。“10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建成后将填补东北地区空白。”谈起这个被列入全省“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建龙北满特殊钢公司设备厂长王博抑制不住兴奋,“以后咱生产的高品质线材也能走向全国了。”近年来该公司瞄准市场前沿,投入20多亿元对设备改造升级,增强了产品竞争力,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45.06%。

深化改革,活起来。“原来盯着厂长看,现在瞄准市场干。”中国一重集团自2016年以来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通体制机制“堵点”,确立以市场为主的管理机制。这一始建于1954年的老国企一举扭转连续亏损局面,不仅完成了一批核心产品生产,还有一项重大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数字见证变革。今年上半年,齐齐哈尔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老工业基地,正焕发无限新生机!

煤城七台河加速转型

老牌煤城 升级赶超

本报记者 柯仲甲

弓起腰杆儿、挥动大铁锨,攉煤、攉煤、攉煤!1975年,19岁的焦云成了一名采煤工。原煤从掌子面顺着煤溜子升上地面的那一刻,点亮了焦云生活的希望,也擎起七台河的一片天。

七台河因煤而兴。1958年七台河煤田开始大规模开采,鼎盛时1000多个煤矿遍布全城。从采煤工到开煤矿,再到创办煤企宝泰隆公司,焦云搭上七台河快速发展的列车,事业越做越大。

但哪有挖不完的煤?储量减少、成本提高、环境压力……2009年,历经多年高强度开发的七台河“上榜”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

“再难也得转型,必须摆脱对原煤和单一焦炭产品的依赖!” 焦云坐不住了。一头,上游废弃物成了下游原材料,深度开发;另一头,传统煤化工产品向附加值更高的现代精细煤化工产品升级。

一套组合拳,“原字号”身价倍增。“利润50%的新产品,就是从原先的废渣里提炼的!”焦云介绍,“我们又向石墨烯这一新材料领域进军,发展更多元了。”

“既要依托煤、延伸煤,深度开发煤资源。更要做好不唯煤、超越煤的文章。”七台河市委书记杨廷双看得长远,“我们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按规划,到2021年,石墨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都将达100亿元产值,成为顶梁柱。”

奔着这个目标,七台河拿出大动作。7月28日,北京泰银公司投资120亿元的生物医药项目开工奠基。“这里的资源禀赋和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公司董事局主席汪龙说,“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利税约65亿元,安置就业3000人,助力七台河转型发展。”

和七台河一样,鸡西、鹤岗、双鸭山也在加快转型。按规划到2022年,四煤城的“煤头电尾”“煤头化尾”及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将达65%以上。

哈尔滨新区成为新增长极

百年老城 活力无限

本报记者 柯仲甲 方 圆

从哈尔滨老城由南向北缓缓驶过松花江,新风扑面而来——湿地环绕的大剧院如洁白绸带,飘逸洒脱;一栋形似钢琴的红色建筑热情奔放,这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滑雪场……“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儿!”网友们纷纷为哈尔滨新区的“颜值”点赞。

“这儿不仅面貌新,更新在发展动能、体制机制和规划理念。”哈尔滨新区区委常委甄长瑜充满期待,“今年上半年,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3%,正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展动能新。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带土移植”深圳经验的哈尔滨深圳产业园……新区瞄准前沿领域,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仅今年就有28个项目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新区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25户,占全市69.2%、全省45.7%。

体制机制新。两年来,新区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承诺即开工”和“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成效显著。改革释放活力,新区近两年新注册企业12859户,相当于此前10年的总和。

规划理念新。“这房子、这环境,杠杠的!走路10分钟就去上班了。”市民赵先生去年在新区买了房、找了新工作。新区以人为本推动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同时规划“五小尺度街区”,让人来得了、安得下、住得好。

夜幕降临,松花江上的大桥迎来了忙碌时刻。仅去年一年,就有10万市民选择在新区安家。百年老城哈尔滨,一江居中、南北互动,江北风光无限好!

快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开放前沿 振兴发展

本报记者 柯仲甲 刘梦丹

对于佳木斯人来说,和阳光一样令人期冀的,是一架桥和一座岛。

桥,是位于佳木斯同江与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之间的中俄首座跨界河铁路大桥。“今年4月已全线合龙,目前正加紧施工,为通车做准备。”同江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桥设计年过货能力2100万吨,运量增加、运费降低,还能实现四季通关。”

岛,是黑瞎子岛。“原始生态是最大的发展优势,要留好这张白纸!”抚远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生态保护、口岸通道等定位,努力朝着国际自由岛、旅游岛目标迈进。”目前,中俄双方正加紧推进黑瞎子岛跨境合作区建设。

“好风凭借力,佳木斯赶上了好时候!”佳木斯市委书记徐建国说,“我们正依托‘一桥一岛’优势,加快实施开放兴市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助推振兴发展。”

围绕桥和岛,一批大项目迅速布局。黑龙江超前区工贸有限公司规划投资4.7亿元人民币,在俄从事农牧业产品加工;国储能源佳木斯公司从俄远东地区进口清洁型资源,助力地方发展。3月13日,同江铁路客货运输口岸、黑瞎子岛公路客运口岸对外开放获批,佳木斯开放兴市战略又迈出一大步。

放眼黑龙江,近年来中俄重要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一条条新的国际大通道正在形成。今年上半年,全省对俄进出口总值增长20.3%,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8.9%,中国对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正日益活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7日   12 版)


责编:夏夏、童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