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北方重工的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
图②:辽河油田的工人在车间检查。
图③:沈阳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总装车间。
图④: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在操作融合AR技术的MES系统。
图⑤:大连造船厂。
图⑥:油田采油设备。资料图片
辽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持从供给侧发力、瞄准需求,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辽宁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三年攻坚计划,区域发展协调性更强、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
做大做强——
当好国企“种子队”
本报记者 胡婧怡
8月的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厂区,一条条管道和生产线如龙潜渊,蜿蜒十里。在刚刚过去的45天停产大检修中,这里捷报频传,79套主体装置实现设备检修一次合格,装置开车一次成功。
41岁的芳烃厂重整车间白班班长米哲夫,一上班就忙个不停:先是查看操作参数、了解生产情况、参加交接班会,然后戴上护目镜、防护面罩和手套,去现场查看每个单元装置在运设备,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大检修既是对装置的一次健康‘体检’,也是设备更新改造的绝佳时机,我所在的装置实施装置增产、增效改造后,每年可增产对二甲苯28万吨、邻二甲苯7万吨。”米哲夫自豪地说。
米哲夫是家里的第三代辽化人,祖孙三辈见证了辽阳石化的发展与巨变。爷爷的兄弟米世泉是第一代建厂创业的辽化人,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化纤基地。到了父亲米润田这一代,在探索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跟不上,产品没市场,企业发展陷入亏损困境。
2017年,米哲夫经历了辽化历史上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抓党建、严管理、调结构、促创新,机关大楼每晚灯火通明,改革举措接连出台:打破收入分配“大锅饭”、集中经营管理、“出血点”变“增效点”、产品瞄准市场转型升级……当年就一举摆脱连续12年的亏损,摘下了特困企业的帽子。
2018年9月,辽阳石化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俄油资源的高效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到辽阳石化考察,赋予了国家“种子队”、国有企业“种子队”的责任使命,更加振奋了辽化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回想当时的场景,米哲夫依然激动:“我们要继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努力当好国家的‘种子队’!”
锚定高端化、差别化、特色化的航向,停产6年的尼龙生产线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市场看好的高效产品;投资11.6亿元的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增收22亿元……如今,辽阳石化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新起点,推进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变,在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从零起步——
引领技术新潮流
本报记者 辛 阳
转动一圈仅用时0.259秒,病人接受心脏冠脉检查时不再受心率限制,而低至60千伏的超低剂量扫描,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受辐射剂量……如今,中国的老百姓正以更低的价格享受着更高品质的医学影像服务。
然而,从研制中国第一台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到第一台螺旋CT、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第一台三维彩超,一部中国大型医疗设备行业编年史却要从20余年前说起。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CT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购入费用与维护成本高昂,每台进口CT价格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国外淘汰的二手CT充斥市场。1989年,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中心成立,正式开始国产CT的整机开发。
“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成功!”作为当年研发团队的领军人物,东北大学教授江根苗回忆起20余年前,废寝忘食的攻关场景便跃上心头,“我们当时没有任何基础,图纸技术资料、人才及供应链资源都是缺乏的。国外厂商既不分享核心技术,也不做设备技术培训,我们只有通过一点一点地摸索研究,逐步掌握CT设备的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
1994年,东软医疗国产CT原型机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检测。1995年,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中心并入东软集团进行项目孵化。1998年,东软医疗成立,标志着国产自主研发的CT进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跃上了国际“CT俱乐部”的擂台。
“我们将CT成像速度由58秒每幅提升至1秒每幅,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了以PC机代替阵列处理机的技术潮流,进口CT厂商不得不降价20%—30%。”江根苗说。
传承着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东软医疗工作人员继续在自主创新的路上奋发向前。2018年推出的NeuAngio 30C汉武DSA(数字血管造影机),便再一次诠释了从0到1的突破。此前,DSA市场主要以国外品牌为主,国内产品占有率不高,东软医疗从零基础起步,集结世界级科学家和顾问专家力量,夜以继日,攻克了数十项技术壁垒。
新老产业——
迈向发展高质量
本报记者 王金海
盛夏,在大连光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记者见到了68岁的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满头大汗的他正带领团队建设25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单体恒温恒湿地藏式工厂,工厂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整个产业园四面环山,草木葱绿茂盛,放眼望去,宛如一个聚宝盆。于德海对高档数控机床满怀执着与情怀:“我带领团队研发20多年,一直聚焦高档数控产业。”
大连一号工程——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全流程打通,并于今年5月投产运行。大连工业持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64.6亿元,增速继续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辽宁海岸线长达2920公里,沿海的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六市都有港口。2018年沿海六市共完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占辽宁省的51.6%。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年攻坚计划正在实施,将全面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打造沿海经济带升级版,成为引领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辽宁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难免有“阵痛”。供需结构已发生转变,唯有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才能让生产顺畅对接市场。辽宁从市场需求入手,瞄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3%,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1个百分点;从出口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291.9亿元,增长37.1%。
新需求快速增长为企业带来了新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今年1—6月,辽宁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同比增长18%;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55.8%;新产业新产品增长较快,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4%,新能源汽车、服务器、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1倍、1.2倍和7.6倍。
最近,又一批新订单传真到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阳有些心急地说:“订单不断,生产吃紧,急需扩大产能,得抓紧多招些工人。”
猎头公司经理王福乾介绍:“今年辽宁政策好,企业数量多,大学生毕业季求职不仅岗位多,而且待遇好。”王福乾口中的政策,是指辽宁省为企业松绑而发放的一连串减税降费“红包”,“六税两费”的减征幅度按国家授权上限即50%落实,实现242项涉税事项全程网上办,失业保险执行总费率为1%。
飞地经济——
乡村振兴有支撑
本报记者 刘洪超
走进位于朝阳市喀左县经济开发区的通美晶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仔细地包装着刚刚生产出来的晶体反应容器,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你别看这个企业位于经济开发区,却让百十里外的尤杖子乡老百姓受益不少呢。”尤杖子乡党委书记刘斌告诉记者。
作为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的传统农业乡,尤杖子乡经济总量多年在全县排名靠后。可现如今,通过成功引进两个总投资6.5亿元的大项目落户开发区,按照“飞地经济”政策及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要求,县财政返还税收可达2992万元,是该乡2017年财政收入的10多倍,对于尤杖子这样的农业小乡来说,这些资金成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之一。
“咱们乡虽然引进了项目,可位置偏,交通不便,配套也跟不上。可在开发区,不仅产业集聚度高,政府更是给了十足的优惠政策,而且通过税收返还,乡里更是收益颇丰。”刘斌说。
朝阳市地处辽宁西部,是全省经济后发地区。2018年,朝阳市制定了《加快推进“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制定《朝阳市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飞地经济”规划》。通过创新财税分配政策,朝阳市将乡镇向园区引进的项目建设期间及投产后10年内形成的税收全部返给引资乡镇,10年后乡镇与项目所在园区按5∶5比例分配,充分调动乡镇抓发展、抓项目的积极性。
“飞地经济解决了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并实现县域经济、园区建设和乡村振兴互融互通,进一步激发了乡镇发展活力与动力。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基层脱贫,更使各经济开发区扩大就业,实现产业聚集,推动朝阳振兴发展。”朝阳市发改委主任曹志纲说。据统计,截至目前,朝阳全市累计落地开工“飞地项目”295个,朝阳全市乡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9亿元,同比增加0.8亿元,同比增长15.9%。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6日 11 版)
责编:夏夏、张荣耀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