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接地气的话 ——扶贫笔记27

2019-08-21 08:25:15来源:海外网
字号:

到达村子的时候,听说农大的教授正在现场为农民培训为果树剪枝,村干部问我:“杨县,要不要去看看,就是山路比较难走。“我说去,一定要去。

image.png

此时正是春天,路两旁的土地翻出了黑黝黝的颜色,一辆拖拉机正静静地站在其中做着它自己的“准备活动”。田间地头的一切不但苏醒了,而且都在活泼泼地准备着,准备着农忙时节大展拳脚。

开始登山了,这里的草比较少,一脚下去,会带起很多土,裤脚很快就看不出颜色了。往上爬,草开始增多,露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地上的土少了,清新的草树香味儿增多了。绕过一道废弃的石墙,远远看到一排果树下,有一群人。

image.png

我们悄悄又爬上了一道坎儿,没惊动任何人地站到了人群的最后。这时,戴着草帽和眼镜的农大教授正在给围在他周围的农户讲解剪枝的技巧。他站在一株有茶杯口粗细的梨树前,一手拿着一把很大的剪枝剪刀,一手握住枝条:“徙长枝、下垂枝、背上枝、过密枝是剪枝时的修剪对象,重点是让营养集中,集中在主枝上。”他讲解得很认真,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讲到关键处干脆跪在地上,把手套摘掉,把手从树干一直捋进土里。虽然是春天,但太阳很毒,太阳下颇有炎夏的感觉,汗水顺着他的草帽带儿不停地往下流。

image.png

直接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知识让我很兴奋,一头扎进农业技术的暖流之中,但是教授讲话里的那些术语让我有些懵,好像暖流中的一处处暗礁。我赶紧打开百度搜索,一查,原来徙长枝说白了就是长得过快营养跟不上的枝条,表现为直立着的枝条,叶子很大却很薄;背上枝就是与主枝条平行生长而位置在主枝条下方的枝条;下垂枝和过密枝顾名思义即可,比较好理解。查完后,我抬起头,悄悄地给身边几位一脸懵懂的农民简单说了这几个词的意思,他们才作恍然大悟状。这位教授精神绝对可嘉,但就是习惯了学校教学,使用术语太多。

image.png

那次现场观摩听课之后,又接触过几次技术方面的专家,有些专家讲解时深入浅出,不管是谁一听就懂;而有些专家和我见过的那位教授一样,不自觉地会运用大量术语。这样的方式讲给学生,或是经验丰富的菜农、果农还可以,如果讲给一般的农民或是初次种植某种作物的农民来说,就有些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了。后来,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出一个建议,建议专家学者甚至是记者,在基层授课或采访时,少用术语,尽量多用白话、生动的话、多用无论谁都能听得懂的话,能说得有趣就更好了。

正如基层的扶贫工作者,无论第一书记还是驻村工作队抑或是帮扶责任人,要想和贫困群众、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就要说白话、说最接地气的话、说最生活的话,少说术语,因为频繁地使用术语并不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也并不能让工作对象更好地理解。

(作者简介:杨一枫,人民日报主任编辑,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河北省滦平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责编:童芳、夏夏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