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幸福生活比蜜甜

2019-08-16 16:08: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5.jpg

图①:员工在洛浦县北京工业园区京洛小微产业园浩林发饰品有限公司车间制作假发。崔志坚摄  

图②:和田市玉龙喀什镇的努尔曼古丽·图尔荪尼亚孜在制衣车间工作。崔志坚摄  

图③: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的“海棠别院”,郭慎彩(右一)与邻居在小院里打理花草。  艾克热木江·帕尔哈提摄

6.jpg

牧民布麦尔耶姆·买买提和家人一起布置新家。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7.jpg

高铁列车行驶在新疆大地上。田增玉摄

新疆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求实效。2014年至2018年,全区累计实现231.47万人脱贫,13个贫困县摘帽,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9.4%下降至2018年底的6.1%。

发展产业,边种地、边养兔

“看,这是我卖兔子的832块钱,这个月又有了不错的收入。”近日,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喀萨夏合勒克村村民依帕热古丽·图荪托合提,正忙着把这个月新出栏的一批兔子运上车,“现在村里有了养兔子的产业,我们在家里既能养兔子挣钱,还不耽误干农活,收入越来越高。”

依帕热古丽·图荪托合提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的开销仅靠丈夫打零工的收入支撑。两年前,墨玉县引进的天将实业有限公司兔产业基地建到了村里。依帕热古丽·图荪托合提开始在家里养起了种兔。小兔子出栏后,企业以每只8元钱的价格上门回收。“企业帮助我们改造养殖场地,并定期提供上门技术指导、防疫防治、技能培训、基地学习,我们只需要每天按时给兔子喂食。”她说,一年下来,通过养兔子获得了不少收入。

墨玉县委、县政府近年来积极探索产业脱贫路径,大力发展兔产业,以贫困户分散托养、企业集中托管的方式,让养兔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抓手。依帕热古丽·图荪托合提所在的村,已经有400户农民与养殖企业签订了2.2万只肉兔养殖协议。

易地搬迁,住得好、留得住

走进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格达拉镇东惠绿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名哈萨克族妇女正在为合作社的毛驴添加饲料。“我们一家原先住在山上,生活很困难。现在不仅住进了楼房,入股合作社,两口子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古丽加瓦尔·阿勒哈别克说,他们两口子现在每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这是以前不能想象的。

阿格达拉镇是自治区最大的易地搬迁点,1182户5900多名曾经逐水而居的牧民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努力致富奔小康。

不仅让群众搬下来,还要住得好、留得住。相关部门因户施策,为贫困户落实扶贫贷款,由县财政按不高于5%的年利率予以贴息。同时,积极鼓励无技能、创业目标不明确的贫困农牧民,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用好扶贫贷款。

合作社负责人于治成告诉记者,合作社依托青河梦园公司发展驴奶产业,以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贫困户入股每年可分红7500元,直至贫困户脱贫退出为止。

阿格达拉镇党委书记刘先举告诉记者,2018年全镇人均收入近7000元:“引导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产业来支撑,家庭有一人能实现稳定就业,明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让他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转移就业,稳得住、干得好

在新疆中泰集团门口的自助存取款机旁,保洁班班长阿布都拉·喀日刚刚给父母汇去几千元钱,正与家人通着电话,“我们俩每月能赚9000多块钱,准备存钱在乌鲁木齐买房子,把孩子接过来上学。”

2017年4月,阿布都拉·喀日刚夫妻和60多名同乡从墨玉县来到中泰集团工作,经过3个月培训后上岗,不久就转正,现在已经是成熟工人了,阿布都拉·喀日刚是保洁班长,妻子负责开叉车,工资水平也逐步提高。阿布都拉·喀日刚说:“我没上过学,也不会写字,要不是转移就业这个好政策,我自己也没机会到这么大的企业来工作。现在有很多朋友问我这里还招不招人,他们也想出来工作。”

在新疆,有数万富余劳动力和阿布都拉·喀日刚一样,从贫困的农村走出来,在当地甚至外省找到了工作。2018年,新疆推进就业扶贫,实施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计划,闯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持续就业的扶贫新路。通过就业扶贫,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当年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7.5万人,稳定就业率达92%。(本报记者 杨明方 李亚楠)

宅基地流转有收入

集中养老保障好

74岁的郭慎彩拎着包就搬进了“海棠别院”,70平方米的房子,锅碗瓢盆都齐全,啥都不用自己置办,就能免费住了,“真的连根筷子都不用买。”

“海棠别院”是啥地方?这是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在国有建设用地上建的集中养老公寓,60岁以上老人把自己原来的宅基地流转给村集体发展民宿,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公示之后就可以免费入住。在这里,每5户围成一个小院子,出了门抬脚就能去邻居家串门,“原来我们一户就占3亩地,真遇上身体不舒服之类的事情,两家之间喊破嗓子也听不见动静。”郭慎彩说。

要吃饭,想自己做就自己做,不想做公寓里还有食堂。为了方便老人就医,镇上的医院也搬到了“海棠别院”大门口,有需要一打电话医生就能上门来。

收入从何而来?郭慎彩的宅基地流转给村集体,流转期20年,通过镇政府招商引资,吸引公司来搞民宿。目前已有玫瑰花园为代表的民宿建成营业,明年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行。经营民宿的企业每年给村民两万元流转费,每5年还要上浮10%,20年后,宅基地连同上面的设施一并归还村民本人所有。

资金从何而来?“‘海棠别院’还有70套民宿。乌尔禾区有大峡谷、艾里克湖等美丽的自然风光,通过发展民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也为农牧民群众带来现代化、人性化养老。”乌尔禾区委书记薛宏舜说。(本报记者 李亚楠)

医疗援疆

用心送健康

“感谢援疆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维吾尔族姑娘凯丽·比努尔说,江苏援疆医生用精湛的医术,把她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去年8月,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凯丽·比努尔持续高烧、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到克州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凯丽·比努尔患有心内膜炎,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江苏援疆医生、克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晁亚丽说起当时的情形心有余悸。

9月中旬,凯丽·比努尔心脏内膜上的细菌赘生物出现脱落现象,随时可能堵塞血管,必须立即手术。江苏援疆医疗队领队、克州人民医院院长丁强提议,紧急启动为救助新疆心脏疾病患者设立的“润心计划”,调集江苏8家对口援疆医院与克州的40余名医生,投入救治行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振亚教授连夜从苏州赶来为凯丽·比努尔实施手术。历经6小时,手术取得成功。

凯丽·比努尔是江苏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实施“润心计划”三年来第121位受益者。援疆医生、克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济生介绍,“润心计划”目前已为177名患者成功“修”心,不仅为患者送去了健康,还让各族患者与专家结下了深厚感情。各族群众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是“接地气的民心工程”。

在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于2016年4月正式启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变过去零星选派、单兵作战为组团选派、集体作战,有力提升了受援地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此举既让边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也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医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截至目前,7个援疆省(市)先后派出三批共500余名援疆医疗人才进疆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广大援疆医疗人才肩负国家使命,胸怀无私大爱,在天山南北的广袤土地上,带着真情奏出最美音符,续写着感人的边塞新曲。(本报记者 杨明方)

产业援疆

“造血”促就业

6月初,走进喀什地区疏勒县如意纺织公司的厂房内,机器的声音此起彼伏,帕提古丽·玉素云正开着带有平板电脑的小车来回巡查。

“家里困难的时候,买个馕都要赊账。”曾经,帕提古丽·玉素云一家五口靠着五亩地生活,年收入不到2000元,日子过得艰难。

疏勒县如意纺织公司让她的生活有了改变。如今,帕提古丽·玉素云不仅能够熟练操作机器,还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每月有3800元的稳定收入,最高时工资能达5000元。

近年来,山东援疆指挥部始终把产业援疆作为助力贫困群众持久脱贫的有效途径,促成山东如意、青岛即发、淄博齐华制衣等已落户企业持续更新项目,新引进山东国盛、金昇纺织、山东水发、东营蓝光电子等项目相继落地投产,两年来共引进产业合作项目99个。

走出大工厂,来到英吉沙县城关乡喀赞其艾日克村的卫星工厂,同样是一片热闹景象。39岁的古丽妮萨依姆曾外出打过工,但因为要照料年迈的父母又不得不回家务农。好在家门口就有了工厂,让她也有了一份工作。因为勤快能干,古丽妮萨依姆目前已升任工厂负责人,月收入3500多元。

解决了古丽妮萨依姆等人就近就地就业难题的“总部+卫星工厂”模式由山东援疆企业首创,目前已在全疆推广。

为吸引更多群众务工就业,山东援疆指挥部还推动山东如意、青岛即发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转移生产工序进村入户,创新形成“县城企业总部—乡镇小微产业园—村卫星工厂—家庭扶贫车间”四级联动、上下贯通的产业促就业服务体系,带动3万多名群众就业。

目前在山东对口援建四县共有即发假发、锦绣针织、泰疆服饰等13个乡镇小微产业园落地,山东中兴手套、海洋服饰等60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运营337个村卫星工厂。(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6日   12 版)

责编:刘素素、夏夏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