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人民网洪湖8月5日电 (周雯)在湖北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里,纪念碑雄伟肃穆,耸立于青松翠柏中,纪念碑上贺龙元帅的题词引人肃穆:“革命烈士的业绩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碑座正方800余字碑文上,更是镌刻着湘鄂西人民伟大功绩和对英勇牺牲烈士的无尽哀思,仿佛述说着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故事。“在几次伟大的革命战争中,湘鄂西的人民有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英勇地牺牲了……”
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
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
“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
“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这句唱段,描绘了红军高昂革命斗志、永葆革命精神的理想信念,这也是洪湖赤卫队员刘绍南、彭国材、贺闯等原型的真实写照。
1930年2月,洪湖赤卫队正是依托地形复杂的水网湖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水上劲旅,成为湘鄂西洪湖苏区第一支有正式番号的部队——红六军,为日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红军的长征作出了重大贡献。
《洪湖赤卫队》中,刘闯原型正是洪湖“红五子”之首刘绍南,湖北洪湖市戴家场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10日,在戴家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中秋”武装暴动,打响了洪湖地区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后因叛徒告密被捕。
被捕后,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收买,刘绍南不为所动,坚决斗争;面对敌人非人酷刑的折磨,他铮铮铁骨,威武不屈。敌人无计可施、恼羞成怒,押着刘绍南游乡,他一路上慷慨激昂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1928年7月23日的刑场上,刘绍南高唱起自己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刀放头上不胆寒”“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慷慨就义,年仅25岁。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洪湖瞿家湾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瞿家湾教育基地义务讲解员瞿兆利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创建了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洪湖岸边的瞿家湾正是湘鄂西苏区首府所在地,“这里处处都有英雄的足迹”。
湖北监利县福田寺镇柳关村,清明前,当地的学生到该村的“摆骨亭”,向长眠在此的红军无名烈士献花。
无名烈士 丰碑永存
在革命斗争中,除了留下英勇事迹的先烈,还有许许多多革命英烈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名、无碑,为革命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令人心生敬畏。
在湖北监利县福田寺镇柳关村,清明前,当地的学生到该村的“摆骨亭”,向长眠在此的红军无名烈士献花。这座用土窑青砖砌成、高约3米的六角形砖亭,被葱郁的灌木和树木包围。
1956年,当地村民挖土建土窑,挖出了大量的尸骨。监利县湘鄂西苏区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冯传武介绍,当地老人们说“这是红军烈士的遗骨,我们一定要好好安葬”。于是,村民们自发出资,修建了这座放置红军烈士遗骨的六角形砖塔亭,将散乱在田地里的红军遗骨集中安放在亭子里,一直留存到今天。
事实上,这只是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地之一。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坟茔群共7处、1370多座,约有12000名红军将士牺牲在这里。
柳关原名柳家集,是洪湖西岸的一个商业重镇,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发生了多次惨烈的“围剿”与“反围剿”之战。
1930年7月,红二军团组建后,贺龙、周逸群根据柳关扼内荆河之要,同时也是物资的集散地,便将柳关作为战略辎重后方,此后,红二军团和湘鄂西省的许多机关陆续迁入柳关,有红二军团干部训练班、红军被服厂、湘鄂西省造币厂、湘鄂西省财政经理部等。后受战事影响,湘鄂西红军后方医院也转移到了监利柳关和分盐等地,其中二、三医院设在柳关以东的内荆河两岸。
“大批伤员转送柳关的红军医院救治,由于缺医少药,每天有不少伤员去世。医院安排由老百姓组成下葬队,就地掩埋烈士遗体,有时一天要下葬几批人。”冯传武说,经过多次惨烈的“围剿”与“反围剿”之战,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2000名红军将士牺牲在这里,在内荆河两岸形成了绵延约10公顷的坟茔群。这些烈士的姓名绝大多无从查考。
1986年监利县委、县政府在此修建“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当地民众以一束束鲜花,一缕缕青烟,寄托哀思。
“百里洪湖响惊雷,雄狮崛起武陵山;革命烽火燃荆楚,红旗漫卷湘鄂西。”湘鄂西苏区革命斗争历时七年。七年苦斗,在这里倒下了20万名革命英烈,七年塵战,从这里走出了67位共和国开国将帅。英雄们不仅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而且创造了一种令世人景仰的革命精神。
责编:彭宁铃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