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的村庄——扶贫笔记17

2019-07-29 09:55:44来源:海外网
字号:

1.jpg

张百湾村

下乡入户走访,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开车或打车或徒步去,用更安静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2018年深秋,我第二次去张百湾村,没惊动任何人,自己从村头走到村尾,然后走出村子,绕着整个村庄,穿过玉米地,跨过小河,走了很久。站在玉米地旁,看着农民们收集秸秆用来烧火,鼻子里闻到远远的烧地的味道,初冬迹象已经在不远处的一带山前环绕的薄薄的烟中显现了。

2.jpg

张百湾村

后来绕到村后的时候,没了路,我便将裤管扎进袜子里,从荒草乱树中“趟”了过去,那草,深的地方有一个十岁孩子那么高,草丛里不时还有窸窸窣窣的响声。出了草窝,我的黄色旅游鞋和黑色裤腿儿上爬满了绿色的苍耳,蹲在村口,我摘了许久才差不多摘干净,而其中一两个还偷偷跟我回到了宿舍。我让这几只苍耳在我鞋上挂了好久。

3.jpg

张百湾村

因为,每当看到鞋上的苍耳,就仿佛闻到了那荒草的味道,也感觉到了那次后来秋雨打在落叶上沉沉的感觉。而通过这种味道和感觉,我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村子的内核,仿佛活在了村民的每一天晨起晚睡的生活当中。于是,我有了一个小小的经验:想了解一个村子,我就会在访谈、调研之前,先独自到村子里和村子周围去转转,随便和田间地头的人聊聊,能赶上搭把手的时候就搭把手,这样的过程会为以后的工作和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那种感觉上的预习与查阅资料是不同的。

4.jpg

张百湾村

2019年初夏,天很阴,像要下雨,我便带了伞动身去之前去过的滦平镇北李营村。

5.jpg

张百湾村

雨说来就来,打得我黑色的伞叮咚作响。还好,路是水泥的,不泥泞。我索性放缓了步伐,悠悠地走到村子里去。沿路看见柴木搭就的篱笆在雨里显得黑湿黑湿的,它围住的玉米叶正聚众欢笑。突然跃出的童年在村屋旁、柴堆旁、田野里“举着伞”,徘徊。雨也说走就走,没有一丝犹豫,倏忽间便云开雾散,一道似有似无的彩虹,挂在一排白杨树后。村子文化广场上些微的积水,此时泛着天光,竟然幻化出一个镜花水月的村庄;而此时村子里所有的树,都仍在晴朗中下着雨,把村子把田野把地面把篮球架把眼睛把心情洗得干干净净。那滴滴答答的声音,弹奏着村庄最动人的黑白键。

6.jpg

整个村庄都在这晴朗中鲜嫩地滴着水。

这一句,是不是也像《七里香》中唱的那样,很有夏天的感觉。有人也许会说,这散文的情怀和村情村貌、和扶贫有什么关系,我想对您说,正是这样的感觉和情怀让我更加深沉更加浓烈地爱上自己的工作。

(作者简介:杨一枫,人民日报主任编辑,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河北省滦平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责编:张荣耀、童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