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简介——郭子建

2019-07-24 10:51:57来源:海外网
字号:

1563936750698340.jpg

郭子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9-1994年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抗肿瘤金属配合物的作用机理研究。1999年起担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近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先后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荣誉称号。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科研教育工作者内外求索、立德树人的时代本色。

科研报国,赤子归来

1978年,郭子建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化学系学习,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后出国留学;1994年,获意大利国家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至1999年,分别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作访问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外学习工作期间,郭子建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面对留下与回来,郭子建没有犹豫,“回国!”满怀拳拳赤子心,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深知自己是国家建设的一块“砖”,要把自己的事业发展与国家民族融为一体。回来,义不容辞!

理由很简单,决定很果断,行动更务实。在他看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只是科研的起点,作为理论研究者,更要为产业化的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他捕捉到化学生物学对于推动未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国内较早关注并开展研究,志在深入揭示化学生物学新规律,促进新药、新靶标和新的药物作用机制的发现。近20年来,他一心扑在自己钟爱的研究事业上,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他真正把科研扎根祖国大地。

厚积薄发,勇攀高峰

1999年,郭子建回国从事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历任重点实验室主任、配位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等职务,还兼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委员,为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和我国生物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他长期从事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研究,回国之初,学院实验室科研条件不完备,他就把自己的实验拿到生科院去做,并联系高翔、徐强、张俊峰、华子春等多位生科院老师指导自己的学生进行实验。天道酬勤,在生物无机传感与成像、金属抗肿瘤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与靶向输运及金属人工核酸酶等方面,他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包括JACS (3篇), Angew Chem (2篇), Autophagy (1篇), Chem Sci (7篇)等在内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17篇,被他引4893次,相关成果获2015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获Luigi Sacconi基金会和意大利化学会联合颁发的2016年度Luigi Sacconi奖章,是继诺奖得主野依良治之后的第二位亚洲获奖者。

在生物无机传感与成像方面,他带领团队成功构筑了多种高敏特异性荧光探针,其中具有专一和可见光激发特性的苯并噁二唑为荧光团探计以及快速响应的硫化氢比例计量型荧光探针构筑及应用,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

在金属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靶向输运方面,他长期从事金属药物相关研究,通过化学生物学策略,在顺铂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靶向输运、新型单功能铂类抗肿瘤配合物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进展,发展了具有肿瘤靶向性、可被胞内过氧化氢激活的纳米药物输运体系。

在人工金属核酸酶的设计构筑方面,郭子建等发展了一系列基于铜配合物的人工核酸酶,受到2016年诺奖得主Feringa教授的关注。除此之外,他还是科技部973计划重大科学前沿领域项目“靶向线粒体代谢的分子探测与过程调控”首席科学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功能配合物”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得到了国家基金委化学生物学领域首个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小分子探针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培育、集成及择优项目的连续资助。

立身育才,诲人不倦

相对“院士”“院长”,郭子建更喜欢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一句“郭老师”。他强调自己是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做学生的“思想明灯”。课堂上,他常常让复杂、晦涩难懂的学术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接地气;实验室里,他毫无保留地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分享研究心得、探索科研方法,鼓励他们敢想敢试、突破瓶颈、攻克难关。他常常用自己的研究经费支持师生们率先进行探索性研究。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他的团队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蓬勃的朝气和对学术的热情。多年来,郭子建及其团队在各类化学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共计完成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团队中共有教授4人,青年千人1人。面对青年学者,他甘为人梯、铺路搭桥。化院王新平老师回国之初,郭院士无私地将自己的科研资源与他共享,手把手地指导其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在郭子建的帮助下,王新平老师在业界快速成长,从2011年入选国家杰青到2015年入选长江学者,仅仅用了4年时间。

接轨国际,借力“东风”

郭子建充分发挥自己具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他注重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了解国际前沿研究动态,汲取国外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优势,取长补短,先后于2006、2009和2011年担任第十七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议、第三届亚洲生物无机化学会议、第二届亚洲配位化学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主席,扩大了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

回国任教期间,他紧跟学科交叉发展趋势,极力推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建设化学生物学学科,与世界一流名校同频;他敢为人先,率先引进国际同行评价机制,让内行人评价内行人,促进教师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他不遗余力,2012年,郭子建以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的身份特意赴美参加“北美·南京大学周”活动,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等世界一流高校就教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意向进行了商谈。

他常常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同行,用自己的故事感召后辈,以合作、共享的姿态引进、接纳天下英才。在他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之下,一大批科研骨干和学术精英迅速成长起来。近5年来,化学化工学院共引进青千共17位。而他个人也在从教近20年的时间里培养博士后10余人,博士40余人(其中4人成为教授,2人成为博士生导师),硕士20余人,在读博士生10人。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研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看到了他“滴水能穿石”的定力和“甘为人梯”的默默奉献精神。

责编:夏夏、张荣耀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