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基因永传承

2019-07-22 15:29: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长征渡口。新华社记者 周 密摄

坚定理想信念 创造更大业绩

这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这里,寄托着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于都,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他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江西省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统筹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各项措施,奋力创造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更大业绩。

革命故事唤起初心使命

向红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重温入党誓词……

6月4日,江西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瑞金、于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并启动了江西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随后,江西印发《答好“时代之问”走好新长征路推动江西主题教育高质量有特色走前列的指导意见》,全省学习行动迅速展开。

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的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收藏了2412名烈士档案资料,4100余张烈士照片。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来自江西省人大、省政协,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等单位及社会各界党员群众约6万人次走进这里,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让红色基因滋养灵魂,把理想信念之火烧得更旺。《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故事》等书,成为江西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省委省政府各部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跨越时空的回信》《八子》《可爱的中国》等影视作品,推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受洗礼”。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27日,洪亮的宣誓声从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老阿姨”龚全珍家中传来。来自萍乡市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机关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中的优秀党员代表等,在“老阿姨”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

在南昌市东湖区,社区居民听宣讲、看节目、话变化的“微宣讲”活动大受欢迎。在吉安市遂川县,现代京剧《碧血慈云》讴歌革命先烈,让更多党员干部受感染、受教育……

紧盯“改”字摸排突出问题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归根结底是要推动改革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说。

紧盯“改”字不放松,江西省委突出主题教育的实践性,认真找差距、抓整改。省委办公厅等8家单位针对基层机构牌子多、考核评比多等问题,推动乡村挂牌和考核评比事项分别减少80%和60%以上。

“如何破解群众门难进、事难办?”今年2月,江西明确了“赣服通”推进时间表:6月底前,11个设区市要完成市级分厅建设。6月26日传来捷报,“赣服通”设区市分厅全部上线运行,全省269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在手机上办理。

针对农业结构不优的问题,江西整合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23亿元,努力打造稻米、果业、蔬菜、畜牧业、水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6个超千亿产业,茶叶、中药材、油茶等3个超百亿产业。

针对养老服务领域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不够规范问题,出台江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部署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扩面增效、公办养老院转型升级、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四大行动”……

去年10月,江西在全省范围摸排出来449个影响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前两批281个问题已办结基础上,在主题教育中以“打歼灭战、啃硬骨头”的决心和韧劲,高效率推动第三批168个问题整改落实,目前已经办结30个。

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

精准对标对表、精心研究谋划。江西省要求,推动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服务大局结合起来。

今年6月6日以来,江西省先后遭遇多轮强降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干支流多条河流水位超警戒水位,局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抗洪一线成为践行主题教育的重要课堂。

防灾形势严峻,江西省水利厅、应急管理厅等单位加强指挥调度,共派出55个防汛工作组,6个专家指导组和督查检查组,奋战在抗洪一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自然资源厅组建了13个专家巡查组前往重灾区巡查,与暴雨抢时间、与洪水拼速度,在这轮强降雨期间,共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5827人。

“我是水利人,也是有22年党龄的老党员,帮助群众避水患、解水难就是我的初心,更是我的使命。”入汛以来,哪里有险情,水利专家胡永林便往哪里赶。7月9日下午,鹰潭市余江区马荃圩堤发生滑坡塌方险情,刚在新余市刀石坡水库结束指导工作的胡永林立刻调头奔赴现场,参与应对之策商讨,使大堤险情得到有效处置。

共青城抗洪巡防大堤上,活跃着一群花甲老人。这是一支由退伍老兵、共产党员组成的“防汛突击队”,分成3个小分队昼夜奔忙在大堤上……

迎着问题上、奔着落实去。省四套班子成员围绕28个调研课题分头调研,第一批587个调研组一竿子插到底,摸实情、找问题、求良策,目前已立查立改问题766个。省直各单位聚焦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保障改善民生等问题,深入调研找答案,落细落实抓整改。从8月1日起,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将在《江西日报》开辟主题教育整改专栏,定期公布各单位整改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本报记者 郑少忠 朱 磊)

江西井冈山江西坳杜鹃盛开。张志瑞摄(人民视觉)

长征出发地 赣州再出发 信念树 植根党员心中

赣南红土地上,于都河水静静流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1934年10月17日,8.6万余名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揭开中国革命崭新一页。

80多年后的今天,这片红土地正踏上振兴发展的新长征。过去7年,江西赣州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均达两位数,8个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实现翻番。

全市累计脱贫176.02万人

7县市区实现脱贫摘帽

这段时间,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孙观发家每天都有人来做客,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来过他的家。孙观发说:“总书记走进厨房,打开冰箱,看到了摆放的鸡蛋;走进卫生间,看到了墙上挂的热水器。总书记还问孩子营养餐吃得好不好,我真的很感动。2017年我们村就实现整村脱贫,家家户户接上自来水,土坯房变小洋楼,宽带网络全覆盖。”

得益于赣州实施的农村保障房建设,年过七旬的特困群众谢厚锦再也不用借住亲戚家。两室两厅的新房有50平方米,生活用品全部配齐,直接入住。

“2018年住院13次,总费用4.38万元,最后我只需付3550元。”石城县横江镇横江村贫困户刘继洪说,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让农民告别因病致贫返贫。

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承包项目得报酬、资源入股分红利、景区上班拿工资、销售产品赚利润”,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3万元。

7年来,赣州累计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2万户,建成保障性安居房22.21万套,近300万农村人口实现安全饮水和稳定用电。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脱贫176.02万人,瑞金、会昌等7县(市、区)实现脱贫摘帽。

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

在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后山,17名华屋籍烈士在长征前夕携手栽下的17棵松树苍翠挺拔,村民称之为“信念树”。

古树有根,见证变迁,华屋村民正用勤劳双手奔向红火日子。村民华水林承包的蔬菜水果大棚长势喜人,手机一点就把产品卖到10多个城市。华屋红家乐经营者华小英注册商标“华嬷嬷泡菜”,每月销售额逾10万元。

如今,赣州3509个行政村(社区)都有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8.59万名干部与29.04万户贫困户结对,实现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

“信丰县党员干部很给力,好像知道我们想什么、要什么。”江西比亚迪电子部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扬说,早期团队缺办公场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园分局为其腾出办公楼,自己在外另租房子办公。为确保企业进口设备如期抵达,县发改委派人陪同企业进京办好批文。

放眼赣州,脱贫攻坚的鼓点一棰紧似一棰,干事创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一步步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说。

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

7月8日,中国(赣州)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吸引稀土业界院士、专家、企业家450多人齐聚赣州。近年来,赣州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矿山生产能力、金属产能、稀土分离能力、二次资源利用能力均列全国第一。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们加快产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增强造血功能,奋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李炳军说。

昌赣高铁、赣深高铁即将贯通,黄金机场航空口岸、瑞金支线机场开工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让赣州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中国稀金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等“两城两谷两带”,构筑起赣州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孚能科技获欧洲顶级车企动力电池超百亿欧元订单,赢家时装以“互联网+服装定制”首开中国女装行业智能制造先河,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鲜活样本在赣州持续涌现。

依托中国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赣州国际陆港,赣州成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赣州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等“国字号”平台吸引恒大集团、华润集团、中航工业等企业入驻。任江华 张惠婷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化成小学,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刘继刚摄(人民视觉)

江西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 “读红色家书,禁不住泪眼模糊”

近年来,江西努力构建以一套教材、一批基地、一台演出、一系列红色之旅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教育引导全省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推进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创新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学生血脉。”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说。

“读红色家书,禁不住泪眼模糊。朴实的话语蕴含着温度,春风化雨在我心灵深处……”这是在“诵读红色家书 讲述英烈故事”南昌航空大学巡演现场的一幕。走进江西各高校,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井冈山大学创编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10年来已演出22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创编的舞剧《井冈 井冈》等红色题材剧目演出超过了60场,观众逾6万人……一个个红色故事、一篇篇红色家书、一台台红色剧目,被制作成“红色文化精品课”、红色动漫剧等,成为青少年学生追捧的网络文化产品。

井冈山大学每学期从全校数千名自愿报名的大一新生中严格筛选红色励志班学员,开展励志专题教育、励志实践体验、重走红军长征路体验式教学等活动。红色励志班学员、政法学院2016级学生马晓宇说:“井冈山精神激励着我们成长成才,我们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

在赣南师范大学,建“红色智库+红色课堂+红色班级”、创“红色展馆+红色社团+红色基地”、树“红色网媒+红色精品+红色典型”的“三建三创三树”红色文化育人模式,让一批批青年学生受到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不爱都市爱山村”、扎根基层就业创业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本报记者 任江华)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2日   13 版)

责编:夏夏、童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