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恕、张琼烈士伉俪的革命故事

2019-04-23 16:22:45来源:海外网
字号:

贺恕(1898——1947),男,字仲平,号如心,1898年出生于耒阳太平圩寿州村。自幼随父读私塾,1917年,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发动爱国学生举行游行活动,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并着手组建了湘南最早的革命团体“沙子会”,探讨“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真理。1919年6月,他和蒋先云、黄静源、夏明翰等发起组织了湘南学生联合会。

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设在三师的分社由贺恕负责。贺恕从此与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毛泽东于11月到贺恕家乡寿州,他们一起探讨救国救民道路。是年底,贺恕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3月,贺恕等将“沙子会”改组成更为严密的组织——“心社”。广泛开展先进思想宣传活动,有力推动了衡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921年7月,贺恕受毛泽东的邀请到长沙一师附小任教,并协助毛泽东创办自修大学,10月,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贺恕以湖南党员代表身份与任弼时、夏曦、罗亦农等,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受到列宁接见。回国后,在北京、唐山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其妻张琼于当年由杨开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二七”惨案后,贺恕、张琼和毛泽潭受湘区党委派遣到水口山开展工人运动,贺恕任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教育股长兼夜校校长,他自编讲义,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向工人宣讲革命道理。曾为水口山罢工起草了《告矿山职工书》、《罢工宣言》等。11月下旬,在组织工人进行武装斗争中,贺恕与妻子张琼被敌人逮捕,虽遭严刑,夫妻意志坚定,后经工会营救出狱,转至长沙开展工作。

1924年春,贺恕受省委派遣到衡阳筹建党组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先后在耒阳、永兴、郴县等地建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5月,建立中共湘南区地方执行委员会,任组织部长。12月,贺恕赴广州参加革命工作,并留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北伐战争时期,任第六军经济处党代表,政治部宣传科长。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贺恕被反动派通缉,转入地下斗争,组织十万农军参加围攻长沙战斗。张琼隐蔽到衡阳县庙溪山,组建一支游击队,举行革命暴动。这一期间,他们的三个孩子先后被国民党杀害,一个孩子失踪。这年冬,夫妻受省委派往宝庆(今湖南邵阳)工作,贺恕任湘西南特委书记、张琼任特委委员。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恢复重建了宝庆、武区、洪江等几个县委。在宝庆组织农民年关暴动时,夫妻双双被捕,他们的第五个孩子遭反动派残忍杀害。后来,张琼被当地群众救出,贺恕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出狱。

(贺恕、张琼烈士伉俪留影)

1930年春,贺恕和张琼离开宝庆赴上海继续同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作坚强斗争。12月,贺恕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在赴任途中得知江西省委已遭敌破坏,遂折回上海,担任何香凝秘书,撰写《廖仲凯年谱》和《廖仲凯传记》。

1934年10月,贺恕在上海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困禁于南京。在狱中,宁死不屈,受尽酷刑,造成终身残疾,后经组织营救出狱,继续在上海从事秘密革命斗争。1947年4月,贺恕病逝于上海。其骨灰盒现安放于上海市虹口区烈士陵园。临终前夕,他满怀深情对妻子张琼说:“看起来我们要分手了,我们的五个孩子都没有了,今后,只剩下你孤单一人了,我有许多话要对你说,上海即将解放,新中国也要诞生了,解放后一定要见到润芝同志,把我们的事告诉他,希望你跟着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革命到底!”

1950年8月,在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专门接见了张琼,并合影留恋。张琼向主席转达了贺恕的遗愿,当主席挽留她在北京工作时,她婉言谢绝,回到上海当一名小学老师。张琼于1981年9月28日病逝于上海。(陈周生 吴文婷 谭琼雄)

(文章转自耒阳新闻网)

责编:张荣耀、刘素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