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布袋戏艺师陈锡煌:中华技艺 薪传火继

2019-03-15 05:33:3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rmrbhwb2019031504p41_b.jpg

陈锡煌(左一)与台湾弟子陈冠霖(右一)、日本弟子金川量(右二)合影。

“传艺未完成,誓愿老不休。”耄耋之年,台湾布袋戏艺师陈锡煌创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只要有人肯学,他就愿教,并且毫无保留。在以陈锡煌为主角的纪录片《红盒子》里,他催促导演以影像留存自己的操偶技艺,“我可以一直重来,没有关系”。

记者不久前在台湾戏曲艺术节发布会上见到了陈锡煌,同行的还有他最年轻的艺生徒弟、不懂闽南话却热爱布袋戏的日本人金川量。今年春天,陈锡煌将和徒弟在台北演出其父李天禄代表作《清宫三百年》中的“年羹尧”段落,歌仔戏和皮影戏等元素也将融入其中,呈现新颖面貌。

■ 曾经鼎盛

戏班从早忙到晚

《清宫三百年》源自小说《清宫秘史》,1948年,台湾的布袋戏艺师、“亦宛然掌中剧团”班主李天禄从大陆带回小说残本,并以布袋戏的形式编演,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13年连演不衰。

陈锡煌小学毕业后加入自家戏班,每逢节庆,便随父亲李天禄一同演出。回忆起台湾光复后布袋戏鼎盛时的情形,陈锡煌说,戏班从早忙到晚,从乡间小镇到地方庙口,有时甚至一天要演早中晚3场,观众有数百人之多。

身为布袋戏一代宗师之子,陈锡煌却因父亲总是忙于演出,并未得到多少手把手的教导,操偶技巧主要来自观演和领悟。年龄渐长技艺精进,陈锡煌担当起父亲的助演,与其同台献艺,却常因记错口白或拿错戏偶,招来父亲严厉责罚。

不堪忍受的陈锡煌离开台北的家,躲到了台湾南部,在父亲好友的戏班“新兴阁”中栖身。“南部戏‘请尪仔的艺术’(指操偶技艺)比北部更好。”留心比较南北部演出,他发现北部重口白轻动作,在操偶精细度上,南部更胜一筹。

除了善于吸收南部戏的精华,在操偶技艺上精益求精,陈锡煌还潜心琢磨木偶衣饰盔帽、刀枪剑戟等舞台道具制作,堪称布袋戏领域全方位艺师。他也是台湾唯一获文化部门“重要传统艺术布袋戏类保存者”“古典布袋戏偶衣饰盔帽道具制作技术保存者”头衔的传统布袋戏艺师。

■ 面临失传

倾尽全力授技艺

上世纪50年代,布袋戏逐渐进入剧院演出,由酬神祭仪转为娱乐大众。李天禄随后于台湾电视公司表演《三国演义》,揭开电视布袋戏序幕。1970年,台湾的布袋戏艺师黄俊雄在台视连演《云州大儒侠》583集,创下97%的超高收视率。

十来年后,台湾演布袋戏的剧院所剩无几。随着影视娱乐日趋多元,电视布袋戏也逐渐降温。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传统布袋戏更显颓势。身怀绝技的传统艺师或转行或离世,传统布袋戏面临失传的危机。

不忍传统布袋戏凋零,陈锡煌从56岁起,积极奔波于台湾各小学和台北偶戏馆,传授布袋戏技艺。79岁高龄之际,他更创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倾尽全力传承布袋戏。“只要愿意学,我都愿意教”,布袋戏口白需要用闽南话讲出,在全台乃至海外遍寻学徒的陈锡煌,甚至不在意徒弟会不会说中文,连缺少说话能力的听障者,他也乐于教授。

有同辈劝他,没有用啦!陈锡煌却不甘心。除了在纪录片中全面展示操偶技巧,他还与台湾科技大学团队合作,以智慧手套记录手势动作,并通过交互式体验游戏带领公众接触戏偶操作。剧团还会举办“大师工坊”,向布袋戏爱好者分别讲授布袋戏工艺制作、后场音乐、戏偶操演、兵器道具等有关内容。

■ 开枝散叶

外国“迷弟”当徒弟

如今陈锡煌拥有三届传习布袋戏的艺生,每届约2人,他们要正式随陈锡煌学习4年,期间考试8次,隔年再通过结业考,才能得到台湾文化部门颁发的结业证书。此外,陈锡煌还有坚持学戏的法国和意大利徒弟、日本徒孙。

虽然年事已高,陈锡煌仍坚持亲自教戏,如有演出机会也必定登台,在家时还制作戏偶,一刻也不愿放松。

“说起台湾的布袋戏,大家都知道的还是电视布袋戏,像霹雳和金光。日本人编剧、霹雳制作的《东离剑游纪》,在日本影响比较大。”金川量告诉记者。

11年前,舞台剧演员金川量开始学习布袋戏,至今依然不会说多少句闽南话。他每周四在日本横滨中华街茶庄用日语给当地观众演布袋戏,已经持续了七八年。30年前他还学过京剧和昆曲,迷上布袋戏也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

24岁的陈冠霖是陈锡煌最年轻的传习艺生,他早在中学时便跟随陈锡煌学戏,高三时正式进入艺生培养计划。刚从台湾戏曲学院京剧系老生班毕业的他,坚持学习布袋戏全凭兴趣。

“我们算是少数,没什么演出。”陈冠霖告诉记者,现在台湾学习布袋戏的人不多,市场也不大。他业余时间还会参演歌仔戏,未来可能有别的计划,但还是希望跟着老师一直学下去。(本报记者 张 盼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3月15日   第 04 版)

责编:刁世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