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李晓喻)作为观察中国经济布局的重要窗口,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官方将如何部署改善营商环境,料将成为今年两会的重要看点。
2019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优化营商环境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无论是抵挡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确保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还是促进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中长期目标,加快建设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中国改善营商环境成效明显。根据世界银行报告,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已从78位上升至46位。但如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所言,尽管总体改善,但中国在某些指标上的排名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将营商环境视作赢得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这对中国改善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改正自身的不足,又要满足企业越来越高的期待,还要尽快赶上其他国家”,赵晋平说,中国迫切需要采取更多更有力的实际行动。
最近几个月来,“营商环境”成为中国官方会议的“高频词”。
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多次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专门部署,要求推动出台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举措”,在精简事项、简化流程、降低费用等方面加大力度,避免对企业自主经营的不当干扰,并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
在此前举行的2019年中国地方两会上,绝大多数省市亦将改善营商环境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大幅度压减项目审批时间,将越来越多的事项移至网上办理,让企业少跑路等一系列目标。一场关于营商环境的全国大比拼,正蓄势待发。
不过,北京学者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仅靠聚焦便利化的政策还不够,关注法治化、国际化,打造高标准的制度和规则应成为新时期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新着力点。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称,促进国内规制与国际通行规制接轨,体现监管一致性,才能切实解决全球投资者“痛点”,有效回应合作伙伴进入中国市场的利益诉求。
在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看来,要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国内民营经济发展,亦必须用更加连贯、一致、公开的制度和规则保障中性竞争、公平竞争。
“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必须实现规则、标准和制度的现代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这要求中国在规则方面进一步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积极学习、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在规制方面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明确提出,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作为走向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一步,外商投资法草案已经完成一审、二审,将提请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这一外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最终版本如何,是否能为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符合国际规则的法治保障,外界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官方还明确提出实行竞争中立,对内资和外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围绕在更多领域打造高标准制度和规则体系,推进竞争中立,使营商环境更符合市场期待,政府工作报告将作出哪些安排,代表委员将贡献哪些真知灼见,料将成为2019年全国两会的又一看点。
(原标题,前瞻:改善营商环境 中国两会将落新子)
责编:张青津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