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了,过年更有底气

2019-02-04 19:39:08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暖暖的阳光照着拉萨河畔的三有村。走进村民普琼的家,客厅里吉祥八宝图案的藏式春联分外显眼,糖果、卡赛等节日吃食摆了满满一桌子。一大早,普琼一家就将两层的藏式小楼里里外外又打扫了一遍,准备迎接藏历新年和春节的到来,这是他们在新房里过的第三个新年。

2016年6月份,建档立卡贫困户普琼一家从30多公里外的色麦村搬到了现在的三有村,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有村是西藏建成的首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有健康、有房子、有产业”是三有村名字的由来。

搬到三有村后,普琼一家7口人分到了村里最大的户型,一栋144平方米带院子的两层藏式小楼。擅长绘画的普琼用自己的画笔将楼上楼下装饰一新。

指着房梁上精妙的图案装饰,普琼的大女儿德吉自豪地介绍:“这都是我爸爸画的,搬到新家,他把自己的高兴都画在这些图案里了。”

以前住在山沟里的色麦村,普琼家里仅有不到3亩地,没有什么牲畜。由于交通不便,加之普琼是聋哑人,妻子尼玛身体又不好,儿子还要上大学,普琼一家生活得十分清苦。

那时候,过年对于普琼一家就像过关一样。谈起现在过年最大的变化,德吉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浮现出笑容。

“以前我很害怕过年,因为条件有限,过年对我家就是考验。现在家里脱贫了,我们都有了工作,置办年货也有底气了。”德吉说。

尼玛热情地带着我们参观了她家的年货仓库,里面糖果、奶渣、卡赛及各种酒水饮料一应俱全。

太阳落山后,勤快的女主人尼玛就带着家人准备做“古突”的材料。今天,他们家除了自己团聚还邀请了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吃“古突”。

尼玛切完萝卜丝就开始和面,德吉则负责洗好青菜和切好牦牛肉。准备停当,尼玛将面团掐成一小块一小块,另一边,德吉已经准备好了要包在“古突”里的9种象征不同寓意的材料。包好“古突”倒进牛粪炉子上沸腾的开水里,一家人和驻村工作队员围坐在火炉前开心地聊了起来。

“最近工作怎么样?”驻村工作人员问起了两个月前在曲水县车辆检测中心找到工作的普琼的小儿子索朗塔杰。

“在家门口工作真好。”索朗塔杰说。索朗塔杰2017年大学毕业后先是在村里开了文具店,2018年通过考试进入了曲水县车辆检测中心。

炉火很旺,一刻钟后,锅里就飘出了“古突”的香味儿。

每人盛上一碗,普琼一家和驻村工作队员们开心地吃了起来。

三有村交通便利,紧邻318国道和曲水火车站。依托这样的便利,普琼接的绘画的活儿也多了起来,平均一天有200元的收入。现在,他还在村里收了四五个徒弟。

搬到三有村后,尼玛的身体也好多了,2018年开起了茶馆,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德吉成了村委会的厨师,每月有2800元的收入。女婿格桑参加培训拿到了驾照,学会了开搅拌车,平均每月能挣7000元。加上儿子索朗塔杰的收入,以及国家的各种补助和村里的产业分红,全部算下来,普琼的家庭年收入已经突破20万元。

2018年,普琼一家被评为拉萨市脱贫攻坚致富典型。“新的一年,我们还要在小康的路上努力奔跑。不光要自己脱贫,也要带动其他人一起脱贫。”普琼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

夜幕降临,三有村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代 玲)


责编:朱箫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