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余件珍贵文物亮相国博:讲述"劫后重生"故事

2019-01-11 13:12:53来源:海外网
字号:

28.jpg

游客参观展览

海外网1月11日电(文/邹雅婷 摄影/乔一洺)近日,由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众志成城 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这是近年来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的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

29.jpg

观众参与文物保护相关知识问答

展览汇集文物犯罪案追缴、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及海外追回的珍贵文物750余件,文物年代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包含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和瓷器等种类,涉及反映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生活和中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65件。多数文物系全国范围内首次展出,在相关领域的珍贵性、丰富性和集中性前所未有。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月26日。

文物赏析:

1.jpg

青铜鼎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一级文物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鼎是商周时期贵族日常生活烹煮、盛放肉食的珍贵用具,也是宴飨、祭祀等礼仪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陈设用具,其规格和数量与贵族的等级、身份、地位相联系。商周时期的青铜方鼎,数量远远少于圆鼎,等级规格较圆鼎更高,甚至被视为政治权力乃至王权的象征,只有商王、周王、诸侯等最高等级的贵族才可享用。此鼎内铸族徽图像,用来表明作器者的族属。商代晚期,方鼎主要流行于殷墟地区,并扩展至山东地区。商末周初,方鼎的数量、分布范围达到鼎盛。西周中晚期迅速衰落,春秋时期方鼎基本绝迹,退出青铜礼器群序列。

2.jpg

青铜觚、爵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一级文物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觚,酒器,圈足内壁铸族徽图像。觚与爵常组合使用,爵主要用来温酒、滤酒、斟酒;觚主要用来饮酒。青铜觚器身多呈长筒状,口部及圈足作喇叭口状外张。商代早期的觚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觚,西周中期以后,觚类器逐渐退出青铜礼器群序列。

3.jpg

兽面纹青铜盉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一级文物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4.jpg

兽面纹青铜斝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一级文物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5.jpg

商代青铜器系列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的兽面纹青铜盉、青铜斝、青铜罍,均为一级文物;2017年山西闻喜酒务头墓地出土的青铜盉、青铜卣

6.jpg

懋青铜卣(yǒu)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一级文物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此卣器身扁圆,鼓腹圈足,上有外罩式盖,口沿外侧有提梁。盖面饰三种纹饰,铸作精美,装饰华丽,属典型的三层花式装饰风格。内圈为尖喙垂尾的小鸟纹,中圈为直棱纹,外圈为小鸟和长尾鸟的纹饰组合。圈足饰长尾鸟纹,鸟冠呈鳞状牛角形后垂,鸟尾上卷,其上又有一飘冠垂尾小鸟。提梁两端兽首间饰“S”形夔龙纹。器、盖上四条凸起状扉棱,主体纹饰下云雷纹地。器内壁及盖内铸铭文:“隹(唯)六月既望丁子(巳),穆王才(在)奠(郑),蔑懋曆,易(赐)犬(绲)带。懋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休,用乍(作)文考日丁宝尊彝。”记载了周穆王在郑赏赐懋绲带,懋称扬穆王的赐命、铸造这件礼器祭祀亡父的事情。该器的铸作应发生于穆王过世之后,根据器形和纹饰判断,应在恭王初年。

7.jpg

成周青铜鼎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一级文物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此鼎直口、立耳、垂腹,底略平,柱状足,双耳对应两足。鼎内侧靠近口沿处有“成周”两字。成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成王时周公所建。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1984年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第6195号墓出土一件带“成周”铭文的鼎,均说明“成周”确实存在。有学者认为其城址位于今河南省北部的瀍河两岸,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城垣。

8.jpg

邾(zhū)季青铜簠( fǔ)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

一级文物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此簠器、盖内壁均铸铭文:“鼄(邾)季用作仲娸,用铸宝(簠),其万年子孙永宝用。”应是邾季为仲娸所作的礼器。邾季为小邾国某位国君的弟弟,为其私名,邾季之称谓及其私名均属首见。仲娸应是邾季的妻子,仲表明其家族排行第二,娸为其母族之姓。

2002年,山东枣庄市山亭区东江墓地发现6座春秋早期贵族墓,出土的大量青铜礼器上有铭文“邾友父”、“邾君庆”、“倪庆”、“邾公子害”等。学者据出土材料及历史文献推测,该地应是春秋早期小邾国的贵族墓地。邾季青铜簠很可能出自东江墓地的某个被盗墓葬。此外,本次展览中山东滕州“2.10”大韩村特大盗墓案缴获的一件“倪公”青铜戈,也属于小邾国珍贵文物。

9.jpg

鸟形青铜灯

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二级文物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青铜灯是贵族的日常照明用具。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灯具是一种陶质的豆形灯,其形制直接从作为食器的陶豆演变而来。青铜灯在东周时才出现并逐渐流行,此后一直作为贵族的日用杂器,未进入高级礼器之列。然而,高级贵族使用的青铜灯仍堪称奢华,造型精美,设计巧妙,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智慧和精湛工艺。

10.jpg

蟠螭纹青铜镈(bó)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

一级文物

山西闻喜“6.03”系列盗掘古墓葬案从香港追缴

镈是大型打击乐器。文献记载“如钟而大”。实际上,镈与钟在形制上有较大区别:镈器腔两侧多为圆弧形,钟器腔两侧呈尖状;镈平口,钟凹口;镈基本为悬纽,钟有甬钟、纽钟之分。春秋早期以后镈较流行,且出现成列的编镈。

11.jpg

铜金刚亥母坛城

11—12世纪

二级文物

西藏山南“8.18”系列文物盗窃案追缴

金刚亥母,藏文名为多吉帕母(Rdo一jre一phag一mo)(“金刚猪母”),因猪在汉地十二生肖中属亥,故一般译为“金刚亥母”,是藏传佛教崇奉的一尊重要的空行母,密修本尊上乐金刚的明妃。常见造像有两种:单身像头戴骷髅冠,顶竖怒发,面有三目,全身赤裸,以璎珞和骷髅为饰,左手托盛满人血的嘎巴拉碗,右手持钺刀,左腿站立,踏邪魔外道,右腿屈曲悬空,身体作舞蹈状,头部右侧猪头是其形象的重要标识;双身像即金刚亥母与上乐金刚相拥而立。

在佛教传统教义中,猪作为三毒(指贪、嗔、痴三种缺点)中“痴”的象征,痴即愚昧,所以金刚亥母自然就成了清除人们痴毒的斗士,她手上的钺刀象征清除人的一切愚昧。手托满盛鲜血的嘎巴拉碗,象征她获得了极乐的体验,暗示其事业的成功。

12.jpg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明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 年)

一级文物

“四川眉山5.1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

此金印印面阳文九叠篆书“永昌大元帅印”,印背右侧阴刻楷书印名,左侧阴刻楷书“癸未年仲冬吉日造”。印背上装饰虎形钮。有学者认为这是张献忠用印。该印是“四川眉山5.1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核心文物,对后续江口古战场遗址的考古发掘以及考证遗址年代和性质极为关键。

13.jpg

玉龙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一级文物

辽宁朝阳“11.26”系列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追缴

此玉龙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中部有穿系孔,神气生动,雕琢精美。

龙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的标志玉器之一。根据其造型特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玦形玉龙,即玉猪龙;另一类是C形玉龙。目前出土共2件,1件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高26厘米,鬣长21厘米,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件1949年出土于翁牛特旗东拐棒沟,1987年被翁牛特旗文物管理所征集。

14.jpg

红山文化玉器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一级文物

辽宁朝阳“11.26”系列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追缴

1玉钺  2勾云形玉佩  3勾云形玉佩   4兽面纹玉牌  5玉龟  6牛首玉人  7玉龙  8玉龙  9箍形玉器  10丫形玉器  11凤鸟形玉饰  12玉蝉

15.jpg

马蹄金、麟趾金、金饼、金板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马蹄金、麟趾金是西汉皇帝班赐给诸侯王的特殊赏赐物或纪念品。今陕西咸阳市、西安上林苑、郑州市郊、辽宁新金县花儿山张店等都曾出土。汉武帝后期,自然灾害频发,长期对匈奴战争,农民起义不断。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武帝以“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马蹄以协瑞焉”,下令铸马蹄金、麟趾金以彰显“祥瑞”。马蹄金、麟趾金的班赐对象为诸侯王,是强化诸侯王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其发行数量有限,非民间上下通行的正式货币。

金饼是汉代全国通行的法定货币,大多在250克左右。金饼源于战国时期楚的“爰金”,但将一定量的黄金铸成金饼通行全国是从秦代开始的,汉代尤盛。今陕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西、山西等地都曾有金饼出土,而海昏侯墓出土385块,为数最多。

金板是海昏侯刘贺供宗庙祭祀及侯国消费的备用金。共出土20块,是我国的首次发现。诸侯献金助祭即献“酎金”的情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出现,西汉文帝之时,诸侯王、列侯向汉庙献金助祭成为一种制度。汉代帝王很重视宗庙祭祀活动,当时宗庙祭祀场所多,祭祀频率高,各种耗费很大。海昏侯墓出土的金板,很可能是墓主刘贺为供侯国每年向汉庙献金助祭而储备的备用金。

16.jpg

陶编钟(一套18件)

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一级文物

陕西淳化“7.20”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17.jpg

彩绘着衣陶俑(64件)

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一级文物

陕西淳化“7.20”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俑通高在50-65厘米之间,泥质灰陶,呈无臂站立状,原应安装有木质手臂,身着丝麻质衣服,现已腐朽。经研究,陶俑均用经过筛选、淘洗的黑垆土作原料,经成型—窑烧—绘彩—着衣4个阶段制作而成,身体分头、躯干、腿和脚四段以模具加工,然后入窑装烧,烧成后施以彩绘,颜面、躯干和下肢为橙红色,发、眉、须、目为黑色,最后再给俑安上手臂,穿上衣服。

此式俑最早大量出土于汉景帝阳陵丛葬坑中,西汉中晚期流行,是皇帝、皇后及宗室皇族专用的随葬品,晚期以后消失,个别诸侯王和王室成员随葬此类俑,应属特例。淳化“7.20”系列盗掘古墓葬案追缴的彩绘着衣陶俑,为研究汉代丧葬礼制、社会生活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18.jpg

彩绘贴金石雕佛菩萨像

北魏晚期—东魏

一级文物

陕西西安“12.25”跨省盗窃、倒卖文物案追缴

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南北朝时期获得进一步发展。与之伴随的佛教造像艺术也迎来重要发展时期,造像中的中国化元素逐渐增多,源自域外的佛教造像艺术不断吸收、融汇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秀骨清像”,瘦削的身躯、不可言说的微笑、褒衣博带式袈裟均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时代审美思想,佛教本土化的变革自此开始。

19.jpg

彩绘石雕佛菩萨三尊立像

北魏晚期—东魏

一级文物

陕西西安“12.25”跨省盗窃、倒卖文物案追缴

20.jpg

贴金石雕佛头像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

二级文物

陕西西安“12.25”跨省盗窃、倒卖文物案追缴

21.jpg

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

二级文物

陕西西安“12.25”跨省盗窃、倒卖文物案追缴

22.jpg

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隋(公元550年—618年)

三级文物

陕西西安“12.25”跨省盗窃、倒卖文物案追缴

23.jpg

玛瑙长杯

唐·吐蕃(公元7—9世纪)

一级文物

青海“3.15”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追缴

此杯由整块酱黄色玛瑙制成,器壁厚重,琢磨光滑,通体呈玻璃光泽。杯口呈椭圆形,中间内凹,两端微翘,寰底,有十二个曲瓣,杯内有弧形突棱。

这种长椭圆形多曲瓣状的杯流行于3至8世纪伊朗高原地区萨珊王朝统治时期,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器皿之一,被称为萨珊式多曲长杯。北魏时传入中国,并对唐朝金银器的制作产生影响。唐代工匠通过模仿和改造,使其曲瓣减少,不明显凸鼓,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反映了外来文化在中国的融合过程。

24.jpg

金鞍饰

唐·吐蕃(公元7—9世纪)

一套完整的金鞍饰:金鞍桥饰(一级文物)、卷草纹金节约(二级文物)、金杏叶(二级文物)、金缨坠(三级文物)、金铃(二级文物)

青海“3.15”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追缴

25.jpg

卷草纹贴金铜盘

一级文物

青海“3.15”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追缴

27.jpg

金覆面

唐·吐蕃(公元7—9世纪)

二级文物

青海“3.15”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追缴

26.jpg

金鸱鸮形马胄饰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

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盗掘出土,后流失海外。2015年法国返还

责编:张振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