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征文选登

明月碧海心 悠悠两岸情

——30多年来儿童文学的两岸速写

2019-01-04 17:16:39来源:人民网
字号:

时间的洪流会留下历史的印记,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开放交流历经了近乎40个春秋,经年岁风霜的洗礼和年代特殊环境的波折,两岸的关系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前行和发展。

从一封信需要绕过大半个地球的第三地才能从大陆寄往台湾或者从台湾寄往大陆到飞机终能直航实现全面的三通,两岸的同胞又等待了超过40年……海峡两岸在各个方面的交流在恢复探亲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开放,儿童文学的交流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于1996年“江南散文之旅”当中开始的,时光荏苒,你来我往——1998年这些当年的两岸儿童文学当年的中间力量,现在的大咖们在台湾又见面了,在这二十多年前的你来我往中,大陆和台湾的儿童文学在相识相知中变成了惺惺相惜,水乳交融……

余光中在诗歌《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真实的世界就是如此,当年两岸儿童文学工作者中,就有亲人在两岸隔绝的40年之后才能相见,而这一见近乎犹如生命诀别诗般的五味杂陈,思念和忧愁——“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

海峡两岸的儿童文学在20世纪末的一场初识,揭开了21世纪的深交,“90后”林良的《小太阳》,“80后”林焕彰的《我的童年在长大》,“70后”桂文亚的《思想猫》,“60后”管家琪的《真情苹果派》,“50后”林秀穗的《进城》,“40后”林哲璋的《用点心学校》等等,台湾地区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像雨后春笋般的在大陆生根发芽,渐渐地被大陆的孩子了解、认知和接受,并且热爱、阅读和分享,这一切都是海峡两岸中华文化血浓情深的写照。

儿童文学在海峡两岸学者和创作者的深耕努力之下,也日渐辉煌和闪亮,这些都离不开那场1996年的“江南散文之旅”,那时的大陆儿童文学工作者和创作者李建树、王泉根、斑马、孙建江、汤锐、方卫平等等,他们让大陆和台湾的儿童文学有了海峡两岸隔绝40多年以来的第一次畅聊、对谈、思考及探讨未来合作和发展的溯源,终于两岸儿童文学交流合作的窗口被打开,中华文化的脉脉相承与交流永续延绵……

时光和历史正在用一个鲜活的事例证明,海峡两岸在儿童文学的交流和发展上是无往不利和既往开来的,除了上述提及的台湾作家之外,台湾地区的绘本也开始大举进军大陆,如有“花婆婆”之称的方素珍和台湾麦克公司总编辑余治莹等等,都在大陆地区彰显着富含中华文化深意绘本的研究成果;而大陆地区作家的作品如冰波、曹文轩、黄蓓佳、刘慈欣、王一梅等等的作品也进入台湾地区孩子的阅读学堂和世界中……

这些年来台湾地区的作家更是在大陆获得各类荣誉,比如林良作品获得的国家出版基金,林焕彰的作品获得“中国最美图书”奖,管家琪的作品获得了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优秀版权图书,林秀穗的作品获得丰子恺图书奖,林哲璋的作品获得上海第26届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图书奖等等,都说明了台湾地区的儿童文学家在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大陆不但获得了量的提高还有质的飞跃。

大陆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台湾地区的各种文学奖中频频拿下亮眼的成绩,如台湾《国语日报》的儿童文学牧笛奖,大陆作者陈梦敏、吉葡乐、任小霞、孙玉虎、王林柏、祖聪聪等人都是大陆的颇有潜质力的儿童文学作家,该奖的首奖甚至连续三年都被大陆地区的作者收入囊中,这也表明了大陆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台湾地区,也日渐受到台湾地区儿童的欢迎与热爱。

海峡两岸的儿童文学在隔绝中互相仰望,在开放中互相探索,在交流中互相提升与进步,我们同享一片蓝天和海洋,同呼吸共命运,儿童文学用以小见大的故事彰显孩子的心声,能谈笑风生的同时还能呵护海峡两岸在中华文化下孜孜不倦的少年们。

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的三十多年,也是两岸同胞隔绝了四十多年之后交流、融合和提升的一个缩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如大陆与台湾相隔最近的陆地厦门和金门那样,一边的鼓浪屿霓光万千,一边的风狮爷英姿飒爽,两岸的儿童文学也会如这霓光和英姿般地不断加深交流和往来再下一个三十年及未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文/廖子睿)


责编:张振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