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传薪者》系列纪录片广受好评

2018-12-12 18:42:34来源:中国日报网
字号: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近期推出的《国家记忆·传薪者》系列纪录片引起观众热烈反响。

据《国家记忆·传薪者》系列纪录片节目总导演张亮介绍,这一系列纪录片是以我国首批哲学界、社会科学界德业双馨的专家学者为主角,讲述了“敦煌女儿”樊锦诗、“译界泰斗”许渊冲、“半世清史”戴逸、“诗词留香”叶嘉莹这四位学者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故事。四位大师级老人平均年龄92岁以上,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开拓创新,铸造了传奇的时代精神!

这一系列纪录片由梅地亚电视中心制作,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摄制团队深入拍摄一线,挖掘报道人物的生动典型故事。创作人员冒酷暑,走大漠戈壁在全国各地采访拍摄,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画面素材。

张亮介绍,节目中每个人物身上都闪耀着时代思想的光辉和人格魅力,给当代中国人树立了大家典范。

樊锦诗1938年出生于北京,是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窟考古专家和文化遗产管理保护理论专家,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樊锦诗潜心敦煌文物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她主编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等著作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和思考。她先后荣获“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时代领跑者”等国家级的奖项和荣誉。如果没有樊锦诗及团队的努力,或许500年后,我们的子孙再也无缘亲眼目睹敦煌莫高窟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樊锦诗守护国宝半个多世纪,她怠慢了家庭和自己,却用一生的守望实现了莫高窟壁画彩塑的永久性保存,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2014年,在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上,93岁高龄的他获得了全球最高级别的翻译大奖“北极光”奖,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亚洲翻译家。在六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许渊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翻译理论,他反对采用机械的直译,为了在翻译中保留原文的美感,他坚持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弥补了诗词翻译中丢失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许渊冲翻译后的诗词更符合西方语言的思维习惯,从而让全世界都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的英、法文译著在国内外出版多达60本,他的30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目前,许渊冲正全力进行《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

戴逸,青年时就被看作史学界内前途无量的学者,25岁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史学著作《中国抗战史演义》。如今,他被称为“清史研究第一人”。

1950年,戴逸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生,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主任。出版了《中国近代史稿》、《明清史》、《清通鉴》等30多部著作。《清史》编纂的重任落在他的肩头。2002年8月,中国启动了新世纪标志性的文化工程——《清史》纂修,70多岁的戴逸成为总负责人,这一工程总投资达9亿多元人民币,参与修史的专家学者达到近2000人,涉及原始档案200多万件,是一部总字数达3500万字的鸿篇巨著。

叶嘉莹,如今已经是的94岁的老人。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作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她所注的《迦陵论词丛稿》等众多作品在业内产生了承前启后的深刻影响,有学者称赞她的诗词研究是“王国维之后又一次新的开拓”。叶嘉莹传授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至今已有七十多年,作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以及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她门下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少都成了大师级的人物。

这一系列纪录片播出后,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目前《国家记忆·传薪者》后续节目“训诂大师”王宁、“法制史学家”张晋藩等节目正在紧张的制作中。(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责编:侯兴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