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40年,那些难忘的“第一次”

2018-12-11 04:46:17来源:海外网
字号:

签字的一刻,掌声经久不息

本报记者  邱海峰

回忆起17年前多哈那历史性的一幕,时至今日,当时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如今的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仍很激动。他对本报记者说,“时任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签字,我还记得他用的是上海英雄牌钢笔。那天,我们中国代表团40多人享受了特殊待遇,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坐。很多人多次亲身参与了一轮轮的谈判,所以决定宣布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兴奋地站了起来,长时间地用力鼓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对外开放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从复关谈判开始,霍建国亲历了整个入世谈判过程。霍建国说,入世谈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984年起,国内已经开始讨论要不要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问题;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再到后来进入接触和谈判,总过程历时15年之久。

作为入世谈判团队的成员,霍建国跑了十几趟日内瓦。加入WTO,中国全方位融入国际市场,霍建国本人也见证了这一历程。他给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在2000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一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七大贸易国;到了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幅创6年新高,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2001年的468.8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363.2亿美元,年均增长6.9%。“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并让人们对开放的预期更加清晰。”

链接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2001年9月17日,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举行正式会议,通过了中国入世的所有法律文件。中国也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积极履行入世承诺,在为世界提供大量优质产品的同时不断开放国内市场,在实现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吃洋快餐是为了赶时髦

本报记者  李  婕

民以食为天。追溯关于改革开放的大众记忆,或许免不了第一次吃洋快餐的经历。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成为首个进入中国的外资餐饮。肯德基前门店,因此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那是1988年,河北保定的孙浩跟着父母第一次来到北京,看到肯德基前门店外面排了长长的队伍。早在新闻上听说北京开了一家“洋餐厅”,心里直痒痒的孙浩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跟父母撒娇请求尝尝鲜。“当时也不害怕人家笑话,在大街上就闻着香啊!”

拗不过小孙的父母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坐进了餐厅。“记得我们要了一份7.3元/份的套餐,有2块吮指原味鸡、土豆泥、沙拉之类的,为了省钱也没点可乐,就着爸妈带的水吃完了。”孙浩说,他已经不记得第一次吃是什么味道了,但把放炸鸡的盒子带回了家,到学校还给同学们“吹嘘”了好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去肯德基吃洋快餐成了时髦的事情。很多人来北京要去肯德基,和门口的山德士上校合影留恋。同样也闹过不少笑话:坐下左等右等没来服务员,才知是前台点餐;点了汉堡,还问要筷子;不知道炸鸡啥样,很多人拿锅来装……

如今,这些有趣的记忆永远成为历史。肯德基开到了中国1200多个城镇,再也不是稀罕的地方;更多洋快餐品牌,麦当劳、德克士、必胜客、赛百味、味千拉面等进入中国;独具特色的风味餐厅,日餐、韩餐、俄罗斯餐、法餐和西餐、东南亚餐等等应有尽有。

餐厅还只是饮食的一小部分。近些年,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地道食材远渡重洋抵达中国,点缀着中国家庭的餐桌。在不久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是参与国家数量和企业数量最多的展区。新西兰的牛肉、阿根廷红虾、芬兰栗饲猪肉、珍藏版拉菲红酒、日本的寿司、东南亚的热带水果……改革开放,丰富着中国人的舌尖体验。

链接

餐饮是外国商品服务最集中的体现。在外国餐饮企业进军中国的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曾经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中国肯德基之父”的美籍华人王大东,就是其中一位。1987年冬天,在王大东等人的努力之下,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连锁快餐店在北京前门开张。如今,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星巴克、必胜客、COSTA等国外餐饮品牌在华都拥有数以千计的门店,中国的本土餐饮也快速发展,“食在中国”吸引着海内外的朋友。


责编:汪梦唐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