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1月24日电 盛唐时期,大唐西市万商云集,商业贸易西至罗马、东到高丽,百余种行业汇集于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中心。如今,被视为现代“西市”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加强人文交流,扩大经济合作,助力陕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内陆新高地,古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正在复兴。
文化为根 助人文交流
戴上VR眼镜便可穿越历史长河,重走丝绸之路;通过“数字魔屏”将汉宫夜宴“复活”,重现汉朝宫廷文化;利用“透明幻柜”让塑衣式彩绘跽坐拱手女俑“翩翩起舞”……陕西自贸区秦汉新城功能区以汉阳陵、汉延陵等西汉帝陵为依托,利用互联网、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让文物“复活”。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琳说,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将深藏于博物馆中的巨大文物资源转化为民心相通的有效载体,将文物资源转化为数字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构建文创产业内生动力,形成产业新业态,将有效地提升中国声音与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截至目前,陕西已与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达成合作共识,联手打造智慧博物馆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和历史文化研究交流平台。
此外,陕西在自贸区建设了“丝路云”网上自贸综合服务平台、“一带一路”语言能力标准化服务体系及大数据平台等多个国际交流平台,同时发起设立信息丝绸之路发展联盟。截至2017年底,陕西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7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了80多个项目。联合31个国家和地区128所大学组成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职教联盟。
内陆为港 促对外开放
“长安号开到哪儿,我们就把业务拓展到哪儿。”元朝辉是陕西自贸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内一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创始人。他口中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介绍,今年1至10月,“长安号”共开行1036列,重载率99.9%。
除了“长安号”,陕西自贸区依托航空枢纽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共开通赫尔辛基、巴黎、罗马等国际(地区)航线58条,开通了至阿姆斯特丹、哈恩、芝加哥等十余条全货运航线。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丝绸之路”已经形成。
随着国际运输通道的建成,陕西企业逐渐开始“产能出海”。陕汽集团、隆基乐叶光伏、爱菊集团等陕西企业先后在俄罗斯、伊朗、马来西亚等国设立生产基地、分销网络和物流园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多点跨区域产能合作。
作为改革“试验田”,陕西自贸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等方面积极创新:西安海关创新推进“舱单归并”,提高通关效率;创新海关税收征管和担保方式,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缩短单项业务通关平均时间。
自贸区的创新与发展释放红利,吸引了法国赛峰、韩国三星、美国亚马逊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数据显示,陕西自贸区揭牌至今新增市场主体27595家。今年1至9月,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10686家,其中外资企业171家。货物进出口总额1939.79亿元,占陕西省进出口总额的75.2%。
农业为本 谋协同发展
两千多年以前,苜蓿、葡萄等农产品经由古丝绸之路“穿越”风沙而来,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如今,我国依托陕西自贸区杨凌功能区,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建设“一带一路”上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创新园是陕西自贸区杨凌功能区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合作成立的农业园区。成立至今,共从国内引种小麦等6大类48个品种,带动了大型农机等设备出口。同时,中哈园研发的冬小麦5号具备抗锈、抗旱、高产等突出优点,有效推动了中哈两国农业技术品种合作,促进了两国农业科技交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余劲说,中国超过50%的国土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丝路沿线很多国家也是如此,因而与中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截至今年10月,杨凌已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涉及农业节水灌溉、花卉苗木种植等多个领域。
自揭牌以来,杨凌功能区搭建中国农业海外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等平台支持涉农企业“走出去”。除了支持企业开办海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杨凌还创新国际农业科技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涉农企业、教育机构、农业产业服务机构等资源,形成了农业国际合作的市场化运作体系。(新华社记者 雷肖霄)
责编:张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