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观看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模型。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观众在第四展区观看生活用品陈列。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观众在参观改革强军主题模型展台。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外国友人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时间,将非凡成就铸成光辉历史,将深刻启示照进美好未来。
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大地上的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伟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望中,历史长卷波澜壮阔;放眼处,复兴征途前程似锦。展览自11月13日开幕以来,民众观展热情持续高涨,激情满怀的人们穿梭在各展区之间,从伟大变革中寻找与祖国共奋进的足迹,从大国气象中汲取接续奋斗、继续前行的力量。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阔步新征程,人们充满自信与激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再接再厉、不懈奋斗,就一定能续写昨日荣光,开创新的辉煌!
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4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收入是2位数。如今我退休了,可以拿到5位数的退休金。”国家博物馆二楼,68岁的北京市民卢海峰,兴致勃勃地聊起收入的变化。
卢老先生的个体体验,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0.37万亿元!直到今天,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这个数字代表的,是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此后40年的发展中我国却创造了发展奇迹:1986年1万亿元,1991年2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2017年达80万亿元……数字是枯燥的,但这样的数字一次次带给人们惊喜!
《伟大的变革》主题展览第四展区第一单元有一个LED显示屏,动态展示着我国经济总量与世界部分国家的对比变化。记者看到,在标示“国内生产总值排位”的红柱上,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排位一路超越:1978年世界排名第11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上升到第2位……
“这一速度,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都很罕见!”站在电子屏前,一位戴着眼镜的老人感慨地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超出预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同样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难能可贵。
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展览现场解说员的讲述,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出现年内首次回升。”上周国新办发布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情景不断闪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听来令人振奋!
科技创新
重大工程技术取得丰硕成果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走进国家博物馆,一楼大厅的12个大字格外醒目。大厅两侧,长征系列火箭模型、天宫号空间站模型和蛟龙、海龙等深海探测装备模型,引来诸多游客驻足仰观。
见微知著。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等重大工程技术取得丰硕成果。
很多人记得,今年1月,就在国家博物馆对面的人民大会堂,中国“火药王”王泽山、“病毒斗士”侯云德在人民大会堂共同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引得热烈掌声。40年前,同样如潮般的掌声曾在这里响起——万众瞩目的全国科学大会,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时代强音。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这一切预示着,中国“赶上世界”的强国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第五展区的一个高铁模型,让人想起一段往事。40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感慨道:“就像风一样快,新干线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兴号”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飞驰。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飞机……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编织起新时代的希望版图。参观展览,很多人有一个强烈的体验:从解决好产业转型升级“卡脖子”问题,到通过科技创新为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第一动力”推动我国发展跨越了很多新关口。随着我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带给世界的惊喜会更多。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深入人心稳步推进
“古有愚公移大山,今有老汉治沙滩。”6位老人及他们的后代坚持治沙造林的故事,在甘肃省古浪县家喻户晓。如今,这个故事走进了国家博物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改革开放的东风,激发了人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斗志。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创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先河;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等重大工程,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战场;2003年,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40年来,神州大地上每棵绿树的年轮,都见证着一场场“绿色革命”。
展览现场,一张反映宁夏中卫沙坡头“三北”工程实施前后的合成对比图,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1978 年前,当地零星散落的几棵枯树给人荒凉寂寥之感;如今,这里已成为一道“绿色屏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像沙坡头这样的绿色发展故事,如今的神州大地上每天都在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美丽中国建设深入人心、稳步推进。
截至2017年底,我国累计完成13.8万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推进,已建成公园15633个,公园面积达到44.5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达到155亿人次,植树705亿株。
惠及民生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转眼40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观看了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雕塑后,来自安徽的观众周先生感慨地说。
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日益丰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见证了当地发展变化的周先生掰着手指头,向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改革发展,民生是落脚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一张题为“农村贫困状况持续改善”的图表。相关数据显示,40年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人,153个贫困县摘帽,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完善产权保护顶层设计文件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健康中国”展开蓝图……一张张表格,呈现着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积分入户、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居民异地办理身份证件……一张张图片,记录着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很多观众感觉到,伴随着改革发展进程,党的十九大绘就的民生新图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国防和军队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步伐坚定
记者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展区门槛,一个巨大的改革强军主题模型展台便映入眼帘。展台上陈列的122个型号的各类武器装备模型,吸引大批观众驻足。
据解说员介绍,这些武器装备模型意在向游客展示40年来我军主战装备创新发展的突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符号象征。
其实,装备的变化仅是人民军队巨变的冰山一角。1981年华北军事演习,1985年百万大裁军,1998年抗洪抢险,2008年首次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2014年10月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浓缩的文字视频、一件件难得的实物展品,带领人们近距离感受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光辉历程。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强军之路。”军事博物馆编辑研究室副主任曹志宇说,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指导,恪守性质宗旨本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海军三大舰队砺兵西太平洋创下多项纪录,空军初步构建起以4个实战化训练品牌为牵引的训练新格局,火箭军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变革图强,中国梦越来越近;转型重塑,强军梦就在前方。
扩大开放
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到今年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000列。”站在我国首列由零售企业定制的中欧班列图片前,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王储莎继续为观众讲解。她说,2000多年前,我国使者出使西域,开启亚欧大陆繁盛新景。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承继古丝路的开放包容精神,引领世界走向未来。
“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之火。主办APEC北京会议、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参与并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全球治理注入新活力。
博鳌亚洲论坛上人们享受着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红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播撒全球,“一带一路”让“地球村”血脉相连的内核更加名副其实……穿梭在展区,人们感受到,通过打造“升级版”开放窗口,我国持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有人说,如果把我国经济发展比作一场跨越时空的交响乐,那么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无疑是极其激越恢弘的章节。发布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大幅放开22个领域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对国内外企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踏着新时代的节拍,我国推动对外开放破题发力,不断谱写“中国好旋律”,助力世界经济奏响新乐章。
责编:孙熙越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