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发展的“世界视野”

2018-11-05 08:53:58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何鼎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来,也吹来一股开放的劲风。对普通人而言,这是一次体验全球质优价廉产品的机会,也值得期待后续还有怎样的通关便利化措施和新的进口商品。对中国而言,则希望全世界看见我们推进经济全球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努力。当然,还有一层意义不可忽视,就是对城市本身。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人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城市更开放了;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领导人会晤、青岛上合峰会也在悄然改变杭州、厦门、青岛等城市的气质。在你看来,这次进博会对上海有什么意义?

朱珉迕:首先当然是一次新的亮相。上海承办重大活动的经验丰富,但从城市更新上说,这样的重量级活动,依然是一个引擎。博览会本身是一个平台、一个窗口,展会有期限,溢出效应却很大,信号意义更关键:上海以及中国,将始终把自己放在全球视野中,在一种“世界尺度”下考虑问题、谋求发展。

40年来,上海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从早期在艰难中尝试利用外资,到浦东开发开放引出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从上海世博会吸收大量新的城市治理理念,到第一个试水自贸试验区……上海尽最大可能观察世界、学习世界、理解世界,并在同世界对话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路。进博会提供的,无疑是一个新的开放契机。

何鼎鼎:开放是一种治理标准。今年到浦东陆家嘴“融书房”参观,浦东新区一位干部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她说:“浦东人均公共文化场馆面积不足巴黎、伦敦的1/8。”一个区的文化建设,能有意识地同全球最高标准对标、寻找差距,这延续了“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的站位,也是在配合今天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你觉得,以“世界尺度”建设和发展一座城市,至少包括哪几个维度?

朱珉迕:开放是全方位的,既有最具象的经济贸易、政策措施,也有更抽象的思想观念、精神气质。所谓“世界尺度”也大体如此。就城市治理来说,世界上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当然要结合国情大胆吸收,有些是直接拿来能用的,有些是可以经过转化为我所用的。上海当年大到怎么介入全球贸易,小到怎么装好一部电梯,都不同程度受到过全球经验的滋养。更深层次地说,“世界尺度”,必须把自己放到全球的语境下去考虑问题,看我能够从全球获得什么?我又能为全球提供什么?我能在多大范围内集聚调配资源?又能在多大范围内起到影响?这也就是今天常说的“能级”。能级高,则竞争力强,这势必不能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反而要代表国家去参与全球合作竞争。

何鼎鼎:确实,思想观念的开放是更深层次的。40年来,正因为中国人的心灵大门打开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也就找到了无数个体的支撑。今天,即使到一个县城甚至乡镇的酒店大堂,你都能看到墙上挂着的“纽约时间”“伦敦时间”“东京时间”。这在40年前绝不可想象,也构成了一个隐喻:改革开放之风无远弗届,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其他“时间”联动,更点亮了自己的时间。

朱珉迕:从“全球时间”里找到“中国时间”,以“世界视野”来打开“中国视野”,是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当然,中国融入世界,不是要跟别人一模一样,也不是要把别人变得一模一样。历史已经证明,在主动对接、充分交融的前提下,可以求同存异、各美其美,能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并且努力将发展成果惠及世界、造福全球。

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也必将因改革开放而取得更大成就。从长三角到整个长江经济带,从“一带一路”的各个参与者到10多个进入更高水平开放的自贸区,走过40年壮阔征程的改革开放,有更高的起点,也有更广阔的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抓住这样的机遇,没有理由打退堂鼓。在进博会的这个时刻,这样的信念更加强烈。

责编:张振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