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根植于更高开放水平的中国市场,面向的是更加广阔的世界空间;办好进博会,是世界各国的机遇,也是中国自己的机遇。
在外滩观浦东夜景,去黄浦江畔赏世博风光,这是很多人造访上海时体验当地特色、触摸发展脉络的方式。11月5日,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口号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拉开帷幕,3600多家参展企业齐聚上海,让去虹桥“四叶草”看展览,成为领略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开放魅力的崭新体验。
在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上,8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同台亮相,向世界传递出共谋发展、共创未来的理念;在企业商业展上,贸易产品琳琅满目,一批新技术、新产品首次展示;在首届虹桥国际贸易论坛上,各界人士竞相参与,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建言献策……可以说,“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的进博会,既是中国消费者邀约世界的盛会,也是国外商品近距离接触中国市场的良机,更是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平台。
有人这样描述来进博会的意义,“探求中国市场需求的绝佳平台”“期待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对检验产品创新和技术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可见,进博会的巨大吸引力,不仅在于这是世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宝贵商机,更来自各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前景的共同判断。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根植于更高开放水平的中国市场,面向的是更加广阔的世界空间。
诚如一位国外观察家所言,进入中国市场“不是想不想去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去的”。为什么对跨国公司来说,“只有进入中国才能成为‘全球性选手’”?从表面看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但从更深层次来看,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味着难以估量的消费潜力,是难能可贵的“中国机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4%,未来15年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的商品,中国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而这种潜力将在首届进博会上进一步得到释放。
有人形容进博会是“中国搭台,世界合唱”。的确,参加进博会不仅是企业层面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出口的一次契机,也是国家间促进多边经贸关系发展,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个机遇。在国际上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进博会所承载的特殊意义就在于,通过打造一个包容合作的平台,充分反映世界贸易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进一步看,“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正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缩影。今年以来,从出台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到降低汽车、药品、日用品等进口关税,从设立海南自贸试验区到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彰显了中央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一方面,优质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将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的引入,也能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因此可以说,办好进博会,是世界各国的机遇,也是中国自己的机遇。
1978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率团考察西欧五国,发现国外对中国市场很感兴趣、充满期待。40年后的今天,中国在家门口主动敞开大门,欢迎世界各国来中国市场“淘金”,写下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前后相续的发展道路,必将在中国融入世界、世界拥抱中国的互动中越走越宽,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必能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进程中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责编:张振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