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评选标准如何变化?日本学者这样解读

2018-10-11 15:33: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名誉教授黑川清认为,近年来,诺贝尔奖的评选更加重视“对社会有用的功绩”,而过去的评奖标准则是“有了科学的新发现”。黑川谈到,世界局势动荡,不知道明天将发生什么。瑞典通过诺贝尔奖打出的下一张牌会是什么呢?

1539242781718791.jpg

海外网10月11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名誉教授黑川清认为,近年来,诺贝尔奖的评选更加重视“对社会有用的功绩”,而过去的评奖标准则是“有了科学的新发现”。

共同社近日专访了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前学术会议主席、国会福岛核事故调查委员会委员长黑川清。黑川表示,从近年来的评奖趋势中可以看出,诺贝尔奖对于“对社会有用的功绩”这一意识日趋强烈。

黑川指出,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开始颁发时,获奖者为有了新的科学发现的人。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是研究白喉血清疗法的贝林,物理学奖得主则是发现了X射线的伦琴。这是最初的评奖趋势。

1539242880118113.jpg

伦琴的手,世界第一张X光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黑川说,上世纪50~70年代,美苏冷战导致国际政治紧张氛围加剧,诺奖的评选似乎也顾及了美苏之间的平衡。这或许是人口不足1000万的小国瑞典的生存智慧。而到了现代,人类面临全球变暖、人口激增、疾病爆发等全球性共通课题。相比受好奇心驱使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何平息恶劣的社会影响更为受到大家的重视。

黑川说,2014年的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为应对全球变暖作出贡献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开发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等3人。2015年的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则是开发出热带传染病特效药的北里大学特别荣誉教授大村智。诺奖向世界发出了“必须解决的全球性课题”的信号。

黑川最后谈到,世界局势动荡,不知道明天将发生什么。瑞典通过诺贝尔奖打出的下一张牌会是什么呢?(海外网/王珊宁)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王珊宁、张霓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