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普新区—— 创业热土充满活力

2018-08-16 07:30:49来源:海外网
字号:

7月25日,旨在解决企业“办事难”问题的辽宁大连金普一号“马上办”专线试运行,并向社会承诺:只要企业有诉求,都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大连金普新区设立于2014年,是东北首个国家级新区。目前作为新区五大功能园区之一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之初,其设立的项目推进中心,就曾以高效服务闻名遐迩:外商来这里申报开工项目,只需在项目推进中心盖一个公章。

从30多年前的项目推进中心,到今天的“马上办”专线,在大连金普新区这片热土上,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未变。2017年4月10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在这里挂牌,金普新区再一次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上:去年地区生产总值2100多亿元,成为我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充满经济活力之地。

一块基石,种下了改革开放的基因

在大连金普新区中轴路金马路中段,一块大理石上赫然刻着“奠基”二字。1984年10月15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此奠基。

“奠基那天,锣鼓喧天,当地群众代表和300多名中小学生前来参加。”当年只有8岁的小学生麦英哲是其中之一。那时的他,懵懵懂懂,不知道开发区是什么,但是从那天起,他开始和开发区一起成长。一栋栋高楼大厦建了起来,街道越来越宽,而麦英哲也在开发区顺利读完了高中、大学,留在了开发区工作。

“埋下了奠基石,实际上就种下了改革开放的基因。”69岁的陈秉武当时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负责奠基前相关准备工作。“要建设一个崭新的、听也没听说过的开发区,传统的机构设置不好使了,得特事特办、新事新办。”为了给投资者服务好,开发区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无须上请下议,马上就办。

当时开发区招商,不拿资金拿创意、不拿土地拿规划,以此吸引了国内外500多家企业来投资。

2014年6月,国务院设立东北首个、全国第十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囊括了原大连开发区、大连保税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开放先导区。从当初3平方公里起步到如今的2299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基因再次扩枝展蔓。

“作为国家级新区,必须加快建立机构精简、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介绍,新区管委会职能部门大幅瘦身为15个,人员编制减少317名,机构人员编制精简30%。

此时的麦英哲,正值事业黄金期,负责大连金普新区商务局招商工作。他介绍说,大连金普新区在大连率先推出了“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银行网点代办企业注册登记的“政银合作”,“全程网上办、审批不见面”等创新举措。

据统计,2017年,大连金普新区新增市场主体25399户,同比增长47.3%;新增企业11878户,同比增长48.87%;有810家企业从外地迁至大连金普新区。企业家用“投资”为金普新区的投资环境投了赞成票。

一种基因,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大连金普新区拥有企业近6万家,其中有外资企业5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的项目近百个。2017年,新增外资企业75家,注册资本5.5亿美元,合同外资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846.15亿元,同比增长29.13%,占辽宁省42.2%,再创历史新高。

现在的蓬勃发展,源于34年前的一个观念创新——“土地资本化”。陈秉武讲述了一个典型案例:大连开发区以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给日本财团,再由日本财团成片开发,面向日本企业招商,共引来77家企业、投资13亿多美元,提供了3.2万个就业岗位。

夏健钧1997年创办了长之琳公司,为外企提供配套零部件。和外企共同发展,长之琳逐渐掌握生产技术,具备了独立自主创新能力。2017年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飞,其APU舱搭载的正是长之琳研制的防火墙隔热毯。从为外企代工到自主研发,长之琳的发展路径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高度契合。

“创新是一种基因,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对此感触颇深。他于1993年创办了大连光洋科技,也是为跨国公司进行零部件配套。通过不懈地创新发展,获得了百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其数控五轴机床成为我国航天、军工业精密装备供应商。

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路径不断清晰,大连金普新区示范引领作用日渐突出。尤其是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一年来,接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形成134项制度创新举措,海关通关“归类尊重先例”、推出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等7项举措成为创新案例并被复制推广。

一种理念,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大连金普新区创新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落脚点,让160万辖区居民享受着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据统计,2013年到2017年,大连金普新区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累计达到476.23亿元,占比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

34年前,在奠基队列里的中学教师刘仁趯今年78岁了。由于土地贫瘠,改革开放之前,家家户户吃不饱饭。建开发区时,全村人都搬迁上楼。刘仁趯师范毕业回来当了一名教师,亲历了家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壮大。

围绕健康、均衡、提升这三个关键词,大连金普新区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完善医疗基础设施。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15分钟医疗服务圈”;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7年,“健康金普”行动计划实施,提出到2030年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管理普及化、健康服务多元化目标。

大连金普新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2013年的30.5万人提高到33.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2013年的67.1万人提高到82.9万人;退休职工养老金从2013年的月人均1700元增长到2300元。2017年,新区创新居家养老“海景模式”,向全区11个街道的18个社区复制,计划用3年时间,高标准建设集康复、膳食、娱乐、日间照料、信息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本报记者 王金海)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6日   01 版)

责编:夏丽娟、童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