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将隆重纪念这一时刻。
践行全面对外开放,是中国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大国担当的重要体现,是考察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脉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到水平更高、范围更广、层次更深、与世界融合更深新阶段。
十九大报告从战略高度对全面开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即对外开放不仅是在中国自己的国土上对外来资本、产业、人员等要素的开放,更重要的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融入世界,推动中国元素走向世界,推动全球更高自由与开放。
对比40年前中国刚刚启动改革开放时的心态,这一变化明显具有转折性意义。今天我们谈到改革开放,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改革开放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相开放、双向融合,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塑造的转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进步,标志中国自身实力与信心质的飞跃、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大变化。
综合来看,新时代中国推进全面对外开放,有三个明显特征值得关注。
一是确定性,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处在秩序变迁期的世界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包含开放理念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6.5%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具体的经济开放措施,这种高度的确定性对国际社会而言非常珍贵。
二是互惠性,加大开放不仅对中国发展有利,对全球也是看得见的积极外溢。中国将在2018年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该数字还可能进一步提高),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5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推动贸易便利化,对世界经济发展都是重大利好。
三是对称性,当前中国与世界相互开放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国对世界开放同世界向中国开放两者并行不悖、相互促进。中国在扩大自身开放的同时,还将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当前中国已经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开放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过去五年中国共新签和升级8个自由贸易协定,APEC峰会提出亚太自贸区路线图,今年又提出加大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投入力度。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积极引领国际社会理念发展,既是新时期中国的国际责任,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这一点上,中国与世界的互相开放应该是对称发展的。
从国际影响看,博鳌亚洲论坛是体现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年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空前关注,是体现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世界影响的一个重要案例。
从4月8日到11日,国际舆论对博鳌论坛进行了密切关注,对讲话内容、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及论坛本身进行了大量解读,其关注力度、覆盖程度前所未有。国际舆论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对讲话中关于“开放”“不对抗”的主张作出了全力支持,认为讲话同一些以自我为中心搞单边主义的立场形成鲜明对照,对国际社会具有重大引领性的作用。国际市场在习近平主席讲话后反响更加积极,讲话大幅缓解了市场紧张情绪,推动亚洲、欧洲和北美股市普遍上扬,部分大宗商品触及高点,此前因为紧张情绪而上涨的避险资产出现走低,积极效果超出预料。此次讲话在海内外产生如此明显的积极影响,在博鳌十几年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巨大影响力。
今年以来的一些新举措,也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比如,今年以来我国在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也密集推出系列开放措施,各界反响积极。包括,我国宣布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研究制定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再次刷新中国制造业开放透明度;4月相关部门部门宣布将加快落实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5月2日首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就已经落地,第三方支付领域也开始接受外资申请,开放效率之高也备受瞩目。
过去我们常说,对外开放是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将更多的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治国方略。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未来中国与世界互动还将进入更新境界。
责编:陈亚楠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