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清水 践行“两山”理念

2018-08-13 20:06:27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吴本高是新安江上的一位游船老板,他的游船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的码头顺流而下,终点是位于浙江省的千岛湖。在这条长达62公里的航道上,两岸风光旖旎,青山连绵,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依江而立,点缀在无边的青山之中,“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令人赏心悦目。

“从深渡镇到千岛湖,游船往返要3个多小时。旺季时,我的几艘船每天都要跑上两个来回。”吴本高告诉记者。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条航线并没有如此热闹,吴本高也没有这么高的兴致。“那时江上有很多垃圾。死猪、死狗、枯树干、生活垃圾……游船开过去,垃圾在江面上让出一条路。”吴本高回忆道,“这几年,随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开展,这里的生态才慢慢好起来,简直变了一条江。”

1.上下游的“同心圆”

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干流总长359公里,其中安徽境内242.3公里,由安徽省歙县流入浙江省淳安县境内,并最终与其他支流汇成钱塘江。

8月1日至3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一行用了3天时间,从新安江源头六股尖至下游千岛湖,采取陆上走与江上行相结合的方式,水陆行程近千里,全方位了解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等情况。

7月18日,李锦斌主持召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经验座谈会,系统总结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做法、成果和经验。

在此之前,主题为“保护绿水青山、共享绿色发展”的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在黄山举办,国内相关行业的专家为绿色发展把脉支着儿。

3个重要活动,都指向同一个主题——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2012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启动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皖浙两省通过两轮试点,基本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环境生态补偿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十大改革案例,写入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黄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张俊杰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申报和实施全过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及见证者。多年来,他和众多政协委员一道,为完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奔走呼吁。

新安江是皖浙两省的母亲河,是长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更是安徽构建长江生态廊道体系的重要一环。而对于下游浙江省来说,千岛湖是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和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备用水源。

“以政策和经济激励机制为杠杆,推动上游地区主动加强保护、下游地区支持上游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首轮试点从2012年开始,三年间补偿资金累计1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安徽、浙江两省每年分别出资1亿元。在考核方式上,以皖浙两省跨界断面水质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4项指标来加权,综合测算出补偿指数,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省拨付给安徽省1亿元,反之安徽省拨付给浙江省1亿元;中央财政3亿元全部拨付安徽省。

2014年首轮试点结束后,2015年至2017年进行第二轮试点,补偿资金3年累计2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年9亿元,皖浙两省每年各2亿元,继续以跨省断面水质测算补偿指数进行考核。从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绝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续,也不只是投入的增加,而是更加全面的、深度的合作。

两省以水质“约法”的背后,凸显的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同追求。如今,两轮试点已过,皖浙两省上下游定期协商、联合检测、联合打捞、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已常态化,多元参与、风险共担、奖罚并重的生态补偿机制也已日趋成熟,新安江的生态环境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眼见着新安江一天比一天干净、美丽。”吴本高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新安江游玩,领略沿江的秀美山水。”

2.重现“山水画廊”

在歙县深渡镇地方海事处,处长黄益军摊开一张图纸。

“这是船舶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的改造图纸,系统改造后,包括厕所、洗浴间、洗手间、厨房等处产生的废水经过集中收集后上岸处理,从而使新安江流域船舶污水实现‘零排放’。”黄益军说。

“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中第一次加入船舶生活污水监管。”黄益军从事海事工作30多年了,他带记者去看停泊在江面上的4艘游船,几乎全新的游船雕梁画栋,如同在江面上移动的徽派民居。黄益军说,一条游船的造价约50万元,“这些游船因为结构上没办法加装船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必须强制退出”。

船舶污水上岸工程只是新安江综合治理中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监测体系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相关部门安排了重点项目319个,总投资638亿元。

“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和全域环境整治,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就是提高水环境质量。”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2015年,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药集中配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面源污染。

在新安江流经的所有乡镇,都已建立系统的垃圾处理体系。“目前我们聘用农村保洁员2791名,创新设立垃圾兑换超市24家,组建16支干流打捞队,累计拆除网箱6379只,禁养区124家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在新安江源头,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率先在全省创办起垃圾兑换超市,通过“以物易物”,让村民获得更多实惠,基本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有力促进了乡村环境美化。

跨流域补偿试点实行以来,为强化工业点源污染防治,新安江流域170多家污染企业已被淘汰关停,整体搬迁工业企业90多家。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新安江流域的治理离不开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综合治理。近年来,相关部门推动流域内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推进到底。此外,新安江上游16条主要河道完成综合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0多平方公里。

随着“河长制”在安徽全面推开,在新安江流域,“林长制”“湖长制”也应运而生,一切事关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行动都有了明确的责任人和看护者。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新安江上游流域总体水质为优,跨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每年向千岛湖输送60多亿立方米干净水;千岛湖水质总体稳定保持为I类,营养状态指数由中营养变为贫营养,与新安江上游水质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过去,常年在新安江上奔波的学者朱熹颇为徽州的秀丽景色而自豪。如今,行走在皖南的山水间,到处都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绿水。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是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科学路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民生举措,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积极探索。”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介绍,目前新安江流域水质稳定向好,已初步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新安江全流域重点河道植树造林39万亩,建设森林长廊257公里,退耕还林107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原来的77.4%提高到82.9%。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以上。新安江流域的横江、渐江、新安江滨水旅游区、新安江山水画廊等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连点成线,沿岸的齐云山、花山谜窟、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相映成趣。

3.“两山”理念的最好注脚

在黄山市休宁县板桥乡徐源村,泉水养鱼是家家户户沿袭千年的传统。泉水从村后的高湖山上一滴一滴流下,汇聚成新安江三大支流之一的沂源河。

沂源河从徐源村穿村而下,村民将泉水从山中引入家中的鱼塘,每家门前一个坝、一个坝直通一口方塘,56户的村庄,60多口鱼塘星罗棋布。鱼塘不大,大多数只有十几平方米,却成为每家每户增收创收的新途径。

胡成九和占足兰夫妇开了一家“渔家乐”,他家的鱼塘在全村的最上游,因此也被称为“源头第一家”。“泉水鱼是用山上留下的冷泉水养大的,它们的生长期慢,往往需要养3年以上才能养大出塘。”胡成九说,“泉水的水质好,并且水中含铁量高,因此养出的泉水鱼营养价值也高。”胡成九告诉记者,很多游客慕名专程来吃泉水鱼,有的临走还要买些活鱼带回去。

“泉水鱼大多以草鱼为主,80元一斤,是市场上普通草鱼的几倍。”从养鱼自家吃到开办“渔家乐”,再到把泉水鱼卖到全国各地,胡成久夫妻俩的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

胡成九将此归功于村中的生态环境好、泉水水质好。“自从家家户户开办‘渔家乐’,村民们更加注意对环境、河流的保护了。只要有绿水青山,我们就有致富的资本。”不在河中洗衣、不往河里倾倒垃圾……优质的生态环境给村民带来了实际的收入,村民则对生态的保护更加上心。

做好“茶”文章,推进茶叶种植生态化;做活“水”文章,发展泉水鱼产业;做足“游”文章,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宁可放弃数百亿元的投资机会,也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即期效益。这些理念,不仅在写在民居的墙上,更刻在居民的心中。

在休宁县祖源村,流传着“杀子禁山”的传说。据传,古时,五门族长为保护生态立下族规:上山伐树一律砍头。不想其中一个族长的长子上山砍了树,这位族长毫不留情,大义灭亲,从此不再有人对树起邪念。所以,在祖源村还生长着距今1200年依然生机勃勃的红豆杉。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成为黄山市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撑。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黄山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领域发展迅猛。记者注意到,养老养生、摄影写生、户外运动、徽州民宿等新业态、新产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茶叶、徽菊、泉水鱼、干鲜果、中药材、皖南花猪等成为全国有名的绿色农产品。

经原环保部环境规划院评估,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计246.5亿元,水生态服务价值总量64.5亿元。

新安江的实践有力昭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阐释,这是使绿水青山的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转变成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最好注脚。

水质考核指标体系、检测方式、资金赔付安排……一系列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操作办法在经过两轮试点的探索后已较为成熟,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记者了解到,目前,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河北、天津、陕西、甘肃等8个省区市均推开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生态补偿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互利共赢和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新安江方案”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本。

责编:陈亚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