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开发到大保护,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紧靠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9省2市,正齐力驶入新的绿色航程。
长江经济带沿线所涉区域在经济上向来被寄予厚望。这是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也是一个我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关系演变的缩影。
“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基础之上。”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长江经济带应以生态为先,但这不意味不发展,而是以科技带动绿色发展。
数十年研究生涯中,曾刚长期关注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和团队连续三年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他认为,如何提升协同能力,是长江经济带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曾刚表示,上海有着通江达海的区位条件,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文化、科技、城市管理等方面也都具有优势,理应带动全流域的发展。而近些年如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打造,为长江经济带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国际上认可的“上海样本”,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称赞。
澎湃新闻:您和团队连续三年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指数,为什么选取协同作为评价角度?
曾刚:首先得明确一点,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目标能否实现。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济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优势,提升区域在全球范围的综合竞争力也就成为地区间邻里关系的新特征。
现在我们所说的协同,是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协议,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的,有矛盾、有问题在家里面解决,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长效合作机制。
澎湃新闻: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当中,上海处于怎样的位置?
曾刚:跟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毫无疑问是走在前面的。
从地理区位看,上海有通江达海的优势条件。从城市建设上,上海的经济、文化、科技乃至城市管理方面,也都有很好的基础。
城市地位不一样,责任也不一样。事实上,在全国的大格局中,上海必须发挥龙头作用,勇当排头兵、先行者,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近些年上海开放度提升非常迅速,上海在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上示范作用显著。展望未来,上海承担着带动、服务全流域发展的艰巨任务。
澎湃新闻:从2016年开始,您和团队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指数,专门加入了生态协同评价,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曾刚:最初我们就注意到生态环境问题,但回首过去,早期社会各界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一些分歧。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而中央领导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甚至把生态保护工作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环保逐渐成为新时期全社会的共识。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长江经济带建设初期,有的地方大规模开发、盲目开发,不仅毁掉了祖宗留下的遗产,而且还破坏了子孙赖以发展的自然基础,恶性环境事件层出不穷,后果触目惊心。
事实上,中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如果再不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型的新路,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会让国家丧失竞争力、受制于人,会给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澎湃新闻:那作为龙头的上海,生态保护方面做得怎么样?
曾刚:过去几年,上海生态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雨污分流、生态廊道建设,克服了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尤其是崇明,十几年如一日,抑制住传统土地大规模开发的冲动,从上海城市战略空间储备的高度,着力建设生态岛,使崇明成为长江流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样板,充分展现了上海对国家的责任,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的确,将钱花在生态治理上,短时间内难以发现其价值。多次去过崇明的人士会发现,近几年崇明外部景观没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崇明在不改变自然、不给自然增加负担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民生的大幅改善,很好地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不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要义,实现了表面祥和平静、内在活力四射的统一,崇明建设成就了不起!
当然,与国内城市相比,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遥遥领先。但对标纽约、东京等世界顶尖城市,上海在生态保护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比如垃圾分类还做得不够好,市郊脏、乱、差问题仍没有完全消除,需要进一步花大力气进行治理。
澎湃新闻:上海也是中国最早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城市,这与生态保护间是什么关系?
曾刚: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其实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最早意识到原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城市之一。既要高品质生活、高福利,又要环境好怎么办?只能是通过绿色发展来实现。
绿色发展具体怎么做?就是技术推动。不是消耗资源、投入大量劳力,而是依靠科技进步。只有通过创新才可能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在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存在着某种对立关系,进入后工业时代,通过科学进步,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就发生了质变,生态环境保护就是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就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奥秘所在。
澎湃新闻:今年上海提出,要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生态建设在这个过程占据怎样的位置?
曾刚:首先,生态环境的塑造,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的品质和品位,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更加靓丽,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上海要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定要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而精英人才一般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非常敏感,对良好的环境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只有建成绿色上海、美丽上海,才能使上海成为精英汇集的人才高地。
另一方面,生态上的硬约束,也在倒逼上海产业升级。城市能级的提升,其实就是经济做精做细的过程,不能简单地通过扩大用地规模、通过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来实现,而只能通过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率,提升城市对外辐射和服务能力来实现。
澎湃新闻: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对整个长江经济带而言,意味着什么?
曾刚:现阶段的长江经济带,需要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外辐射与服务能力的提升,首先将惠及长江沿岸城市。
此外,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它其实也是整个长江经济带共享的一个品牌,上海的品牌打响了,长江经济带的品牌价值也将随之上升。
另一方面,上海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除了提高自身站位,提升对外服务能力,同样也需要长江经济带所提供的举世无双的广阔腹地的支持。
纽约为什么能变成全球城市?就是把全世界都变成了他的腹地。上海的身后,首先要有一个可靠的“后援团”,长江沿岸城市所构成的这个“后援团”是上海的天然优势、宝贵财富,也是上海能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的重要靠山。
澎湃新闻:对于上海引领长江全流域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曾刚:我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应该分步骤实施,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工作重点。
规划应该一步到位,“一张蓝图干到底”,但考虑到目前长江经济带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差异很大,所以不能齐头并进、一步到位,应该瞄准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经济带的总体目标,制订分阶段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现阶段,我认为应该构建长江经济带大型核心城市间的创新合作网络,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率先建成“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引领区,构建大型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产学研一体化、生态服务价值转移新机制,为全国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发挥“脊梁”作用;远期,则通过拓展对外互动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大幅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可靠的支撑。
责编:刘素素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