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8月9日电(记者陈玉明)他坚持在江边捡垃圾,不畏寒暑,不避恶臭——他叫李双喜。
他为了守护越冬候鸟,不辞辛劳,奔走呼告——他叫王三益。
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爱家乡、爱自然、爱公益,有情怀、有勇气、有担当。平凡的人,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李双喜: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善良
“三峡蚁工”的发起人李双喜,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位发型师。他打扮得挺时尚,头发染成淡黄色,手上还有纹绣。仅从外表看,实在不容易把他与“三峡蚁工”联系起来。
↑资料照片:李双喜
2015年11月1日,李双喜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外在家乡河道捡垃圾的故事,深受感动。第二天,他买来垃圾袋、手套。第三天早上,他开始行动了。
从2015年11月3日开始,李双喜每天清晨去江边捡一个小时的垃圾。在他的带动下,去江边捡垃圾的人越来越多。半年后,他们成立了“三峡蚁工”志愿者组织,固定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的早晨去捡垃圾,一直坚持到现在,风雨无阻。
↑资料照片:“三峡蚁工”捡完垃圾后合影
捡垃圾这事,说容易是很容易,谁都能做;说不容易也很不容易——冬天寒风刺骨,夏天很多垃圾臭不可闻;这种没有报酬的事,有多少人能坚持做下去?
李双喜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带动了一批人。李双喜说,跟他去捡垃圾的,最多的一次有600多人;平时一般有七八十人至一两百人。这些人中,有教师、学生、警察、公务员、退休老人、老板等等;年龄上至70多岁,下至有家长带着的三四岁的孩子。
李双喜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善良,做慈善事业,就需要激发大家内心的善良。“有老板提出给我们捐几万元钱,我们不要。我们一般只要垃圾袋、手套和矿泉水。”李双喜说,“有企业提出给我们捐一年的垃圾袋,我们也不要。我喜欢在朋友圈募捐,这样能让更多的人有参与感。”
3年前,李双喜的微信朋友圈只有600来人,如今已有30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为捡垃圾而加的。
“现在江边比以前干净多了。”李双喜欣慰地说。
王三益:鸟儿是有灵性的
“鸟爷”王三益,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一位69岁的老人。当地的菜子湖是越冬候鸟的栖息乐园。但以前有人经常偷猎,让鸟儿不得安生。为了守护这些鸟儿,这些年王三益一直在奔忙。
↑资料照片:王三益
王三益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自己只是普通人,收入不高,家人一开始也不支持——家里并不富裕,做这事不挣钱,还要倒贴钱;附近的村民也不理解——我打我的鸟,你凭什么多管闲事?而且,菜子湖面积很大,有16000多公顷,跨3个县区,怎么管?
光靠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王三益年轻时是渔民,他把相熟的一些渔民组织起来,于2010年组建了菜子湖湿地生态保护协会。每年初秋至次年3月,候鸟来临的季节,王三益和协会会员们每天都会在菜子湖附近巡逻。
为便于监控偷猎者,王三益自筹资金建起瞭望台,安装了湿地野外远程监控网络,并学会了用无人机拍照取证。
↑资料照片:王三益
在王三益的努力下,一些曾经的捕猎者变成了护鸟志愿者,菜子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到这里过冬的各种鸟类逐年增加。
“2012年以前,这里的越冬候鸟一度每年不到2000只。现在一年有10万多只,而且有不少珍稀鸟类,比如白头鹤、东方白鹳。”王三益说,“鸟儿是有灵性的。过去,鸟儿见了人就跑,现在它们看见我们不跑了。”
平凡的人,可以做不平凡的事
李双喜和王三益做的都是小事,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他们的可贵,在于三个“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不谋私利。
李双喜、王三益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或资源,但他们怀着一份对家乡生态环境的热爱,凭着一份不同寻常的勇气,走上了公益之路。
只有坚持不懈,才可能梦想成真。记者问他们准备坚持多久,李双喜回答说:“坚持到我无力为止。”王三益回答说:“我在一天,就守护一天。”
他们都是比较纯粹的人。李双喜说:“我每年要往里贴两三千元钱。”王三益说:“2008年以来,我巡逻用的摩托车已经跑坏了4辆。为了筹款建湿地科普馆,我在外面还欠了20多万元。”
他们都是有追求的人。李双喜说:“人生吃喝玩乐只能让你开心一阵子,唯独公益才会让你开心一辈子。”王三益说:“一个人总要有一种信仰、一种追求,要有一点奉献精神。”
他们是孤独的,也是不孤独的——开始做公益的时候,他们孤独前行;但是,坚持走下去,跟随他们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责编:陈亚楠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