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采访团聚焦湖南侧记丨用心 用情 用功

2018-08-04 13:14:51来源:湖南日报
字号:

8月1日至3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来到了湖南岳阳、长沙。

3天时间,近30个采访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央媒和长江经济带沿线省级媒体的100多位记者兵分多路,顶着酷暑,进企业、入园区、看码头、逛闹市……聚焦发展亮点,传播大美湖南。

匆忙的脚步

八月初的长沙,热浪袭人。

“感觉很热,当然,更感受到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国新闻社年轻记者王庆凯是第一次来湖南。虽已经跟团采访半个月,白天奔跑在路上,晚上写稿至凌晨,但到长沙后,他非常兴奋,“长沙的发展比想象的更好,必须努力写出更有质地的稿子。”

用心、用情、用功。体现在记者匆忙奔跑的脚步中,凝聚在采写拍摄的文字、图片视频里。

“要么在采访途中,要么处于写稿状态。”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林坦言,每天都有新闻点,要尽可能地多写几篇,以这样的方式来走读湖南,机会难得。

“湖南有很多值得写的企业,比如三一重工、铁建重工等,很了不起,带着情怀去采访是必须的。”王林透露,此次中国青年报共派出8名记者,将会多角度传播湖南。

每天早上6时起床,晚上12时左右入睡,是此行大多数记者的作息时间。即便遇到崴脚、受伤、生病等情况,记者们也都始终坚持参加采访活动。

立体的传播

与传统的报道形式相比,此次采访活动同频共振,全方位、全媒体展示长江经济带省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壮丽图景。

8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还长江绿色岸线》,报道了湖南“关停并转”整治港口码头的最新成果。当天,人民日报客户端还直播了记者体验乘坐长沙磁悬浮快线,展示“长沙速度”。“我们总社派出了10人团队,立体传播湖南。”人民日报湖北分社社长禹伟良说。

在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宋玉成博士的团队在寻找麋鹿踪迹,了解麋鹿最新的生活状况。中央电视台记者郭茜将麋鹿奔袭的壮美场景、宋玉成等人保护麋鹿的感人故事做成报道《和谐共生》,在8月3日的《朝闻天下》《东方时空》播出,又在央视网、央视客户端等多个平台传播,广受关注。据悉,央视此次派出了近30名记者编辑阵容,进行立体采访报道。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希望给这些珍稀物种更好的生存空间,给子孙后代一个清洁美丽的长江。”郭茜说,2017年底,她曾到岳阳采访,半年过去了,她看到当地越来越多的民众已将生态保护化为自觉行动。

新华社、中新社等也派出全媒体采访报道团队,在图文报道的基础上,还运用了VR设备、无人机、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报道形式,用一篇篇感人的文字、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段段震撼的视频,记录下新时代湖南的靓丽新颜。

执着的坚守

经济日报5人团队中,有4名是女记者,自“大江奔流”采访活动7月20日在云南丽江启动,一直坚守至今。

8月1日,从岳阳城陵矶港下船,经济日报记者便兵分两路前往城陵矶天欣码头和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采访。此时正值中午,烈日当头,但记者紧跟采访对象,全程记录。

由于晚上要从岳阳乘高铁赶往长沙,记者周阳明在身体抱恙情况下,见缝插针,在吃饭间隙、高铁上、大巴车上利用一切时间赶稿。“经济日报边采边发,当天采访当天写稿,次日见报。”周阳明的酸甜苦辣,凝聚在8月2日《经济日报》头版《城陵矶新港区打造“通江达海”新增长极》稿件中。

相机、镜头、三脚架、航拍飞机……这是上海东方卫视记者陈瑞一人的日常采访装备,被大家称为“全能”记者。在城陵矶新港区采访、拍摄后,陈瑞觉得还应加一张岸线的全景图,便拿出航拍飞机。“没想到,飞机刚上天就掉了下来,挂在树枝上,这下可坏了!”陈瑞赶忙爬树把航拍飞机摘下来,幸运的是航拍飞机完好,自己如愿收获一张大图。

“看了长沙的中联重科等企业,太震撼了。”尽管中文不流利,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东中心阿尔巴尼亚语外籍记者哈里斯的一个采访本,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采访内容。

8月3日下午,身体不舒服的哈里斯又随团乘上去武汉采访的客船。她说,期待有机会再到湖南!(记者 刘永涛 孟姣燕)

责编:刘素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