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湘江北去 长沙放歌而行

2018-08-04 12:59:11来源:湖南日报
字号:

湘江北去

长沙放歌而行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聚焦长沙

8月3日,采访团记者体验长沙磁浮快线列车。

巍巍岳麓挺立,滔滔湘江北去。走过峥嵘岁月的长沙,如今意气风发,踏着时代的鼓点,放歌而行。

8月2日至3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来到长沙。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家中央媒体和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主流媒体的140余名记者兵分三路,走企业、进园区、访市民,聚焦湖南省会长沙改革创新的最新作为,感受智能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长沙不仅是娱乐之都,更是智造之城”

“今天,我们来体验长沙磁浮快线列车。”3日9时许,在长沙磁浮快线高铁站内,“大江奔流”采访团的新媒体记者相继开启“直播模式”,为各自的媒体平台直播长沙磁浮快线乘坐体验。

这条已开通两年多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烙上了两项“第一”:我国首条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目前全球最长的一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

“几乎没有什么噪音,比地铁、轻轨安静很多。”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翀第一次乘坐磁浮列车,她全程录制了磁浮列车开行过程后感慨:原来长沙不仅是娱乐之都,更是智造之城!

“贴地飞行!”人民日报客户端以此为题,视频直播了长沙磁浮快线列车体验全程。截至3日20时,该直播视频的点击量突破41万。

两天来,采访团深入长沙各大园区、企业,见证了一条条开足马力的自动生产线、一座座宽敞明亮的现代工厂、一个个转型升级的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热火朝天。

在远大住工生产车间,传统手工绑扎钢筋线被数控钢筋网焊接生产线取代;在亚洲最大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三一重工18号厂房,实现了高度柔性生产,人均效率提升了400%;在威胜控股,全自动化仪表生产线的产品,出口至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令人敬畏,我将重点报道这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工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尔巴尼亚籍记者哈里斯说。

“当前智能制造方兴未艾,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相继布局智能制造产业,能否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记者孔华认为,长沙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传统工程机械企业已前瞻性地提前谋划,拥有了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领先的自主创新优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从长江上游采访来到长沙,经济发展的脉动明显变强”

多年前,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曾经发表《长沙的梦想与路径》一文,深度剖析了长沙当时面临的自主创新、产业链完善等方面的发展掣肘。

此次再来长沙,王仁贵坦言,自己深刻感受到了长沙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比如,长沙开福区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内,企业大多成立才一两年时间,产品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长沙的竞争力已超越不少沿海城市,的确是敢为人先!”

在开福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通过紧密对接、深度挖掘国防科大的科技人才资源和科研项目资源,迅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从长江上游采访来到长沙,经济发展的脉动明显变强。”人民日报记者杨文明说,长沙的盾甲科技、庄耀光电、志合众信、明湘科技等一批军民融合企业,专注于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领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希望所在。

一支研发团队,在四川简阳的一个湖心小岛住了5个月,几乎不曾出门,天天面对电脑和代码,不断改进纠错算法。最终,GK2301固态存储控制芯片出生,传输速度达到500兆每秒,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这是湖南国科微电子的研发故事,也是长沙市通过建链、强链、补链,大力发展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的一个典型。

“将存储芯片、主控芯片等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加速实现高端芯片产业的国产化替代,刻不容缓。”中国青年报记者宁迪说,走访国科微后,她有了更多信心。

目前,长沙已拥有近70家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的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强的创新竞争力,尤其在自主可控计算机领域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在长沙高新区,“互联网+美妆”企业御家汇、为全球900万用户提供在线资产管理的福米科技、无人智慧零售企业孚利购等移动互联网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样令采访团为之侧目。

“长沙移动互联网发展走在了前列。”江苏广播电视台记者徐泽城认为,这充分反映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政策支持。

在采访了长泰机器人领衔的湖南省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后,浙江日报记者陈佳莹也深有同感:“只有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全方位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才能打造产业高地。”

“湖南文化产业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长沙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底蕴。行走铜官窑、岳麓书社、老街老巷,采访团记者争相亮出“长枪短炮”、直播神器,一路采访一路点赞。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一艘还原的沉船“黑石号”见证了湖湘文化走向“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令人震撼。”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尔巴尼亚籍记者哈里斯告诉记者,土陶上的阿拉伯图文,述说着早在唐代“订单式”生产已让湖南与阿拉伯国家牵手,文化交流没有国界,湖南向世界敞开怀抱。

“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了不起!”新华社国内部新媒体室副主任陈玉明在湖南出版集团采访后颇有感受:曾国藩、黄兴、毛泽东,无论是哪个历史阶段,都有湖南籍代表人物,湖湘文化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中南传媒挖掘文化价值坚守主业,板凳一坐十年,推出了一批具地方特色和全国性意义的精品书籍,并潜心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成为行业翘楚,大有可为。

岳麓书社,书香四溢。一本书怎么编辑?一家书店怎么经营?一个产业如何发展?人民日报评论部记者何鼎鼎在这里寻找答案。

“可阅读、可看视频、可听名家讲解,用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做书,三湘大地文人学者传承传播文化,有种天然的使命感。” 采访之后何鼎鼎说。

“湖湘文化,湖南讲得好!”在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张国辉看来,湖南应发挥文化实力,跟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联动,共同打造文化长江。

“拥有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的湖南文化产业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敢闯敢拼、敢为人先!”(记者 唐俊 摄 记者 邓晶琎 刘永涛 孟姣燕

责编:刘素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