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历次发布的政策,中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5%。
7月19日,在江苏如东举行的“中国首船亚马尔LNG入港仪式”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和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章建华分别表示,中俄西线和远东管线,将成为中俄双方未来十年推进的重点能源合作项目。
据章建华介绍,中俄目前正在紧密建设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已经建设过半,按照与俄方签订的协议来看,在2020年正式通气后每年将有40亿立方米进口量,之后逐年递增,至2024年达到80亿立方米。而远东管线在建成后,每年也会有8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依据双方协议,从明年开始亚马尔项目每年有300万吨的LNG进口至中国,除此之外还可以另外购买该项目的100万吨LNG。
按照2014年底中俄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来看,中俄西线管道每年的供气量足有300亿方。努尔·白克力在19日的发布会上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在未来10年,中国或每年将进口俄罗斯天然气700亿立方。
对于价格和竞争力,努尔·白克力表示,因双方定价属于商业机密,所以不便透露,但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因此,西线、远东线或者中俄东线,哪一条距离中国的主要消费市场更近,哪一条就越有竞争力。
“地理上看,肯定是中俄东线和远东线距离东部的消费市场更近。”一位央企人士告诉记者,受限于保密协议,他也不知道具体哪条线的气价更为合算。
但据中石油去年的年报,目前陆上两大天然气进口通道所销售的天然气全部亏损。2017年,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56.88亿元,同比下降12.3%,其主要原因就是进口天然气板块巨亏240亿元。
面对未来,与俄方不断深入的合作,将不太可能建立在中石油大举赔钱的基础上,选择中俄西线还是远东线,如何平衡不同来源的进口天然气,将会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
扩容优先账
今年上半年天然气消费的增速达到16%。而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去年的消费占比7%。依据历次发布的政策,中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将这一比重提升至15%。
2018年6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为730万吨,同比增长30.9%。2018 年1-6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为4208 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5.4个百分点。
寻求多元化的供给,保持国内进口气的安全与经济,成为中国政府和能源企业面对的新命题。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选择,就有中亚D线、中俄西线和中俄远东线。
“从中国目前对于天然气本身的定位来看,很有可能这三条管道都要修,但是具体哪条优先级更高,就需要具体比较了。”上述央企人士表示。
目前,中亚进口气的管道有ABC三条线,而目前来自中亚的供给,在去年被证明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去年底,在北方最冷的时候,来自中亚的天然气曾短缺4000万立方米/日,极大影响了冬季的取暖供应。
因此,在中亚D线和中俄西线的优先级比较上,看似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更占据优势。但是,因为中国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目前已经满载,如果决定建设中亚或者中俄西线,就意味着国内还需要配合超过4000公里的长输管道。
上述人士透露,目前中亚ABC三条线加起来的气量是550亿立方米/年,再加上新疆本身的天然气田产量,西气东输一二三线每年870亿立方米的输送能力已经满载,想从西边进口天然气,就必须新修大口径长距离高压力的管道。
“4000公里的管道,从新疆运到东部市场,管输费可能就需要1元左右,按照2.3元左右的用气价格,在谈判的时候中方要把贸易价格定在1.3元以下才有竞争力。”他说。
目前正在建设的中俄东线,北段已经完成一半,从其最北端黑河至最南端上海,也不过3300余公里,更何况沿线的东三省、北京、山东、江苏和上海,全部都是未来天然气消费的核心区域,市场空间广阔,高气价的承受能力也更强。
据悉,同样是东边进来,远东线与目前正在修建的中俄东线或许会有路线上的差别,目前中俄东线从黑河进入,北段终点是大庆,远东线则从牡丹江附近进入中国,终点同样为大庆。
同样是要新修管道,4000公里还是3000公里、1元管输费和六七毛的管输费,代表的最终是这条管道,和其运输天然气的经济性。综合比较起来,选择谁似乎显而易见。
“如果同样是和俄罗斯商谈好1.3元/立方米的价格,那毫无疑问东边更有竞争力,较低的管输费为竞争留出了空间。”上述人士表示,“但是,具体的比较可能会综合更多方面的因素,气量、供应能力等,都会影响最终决策。”
与LNG的竞争
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天然气进口中,LNG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LNG进口总量达到3490万吨,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LNG买家。
依据国际货物追踪公司Kpler的数据,2017年6月中国到岸LNG运输船65艘,同比增加30%;到岸气量911万立方米,同比增加28.6%。结合去年冬季的情况来看,今冬或将进口更多的LNG。
外部环境来看,近几年LNG供应充裕,尽管在季节不同时会有价格的涨跌,但仍将保持买方市场。
一个显而易见的市场信号就是,近几年全球LNG市场中,十年甚至五年的中短期合约数量在不断增加。依据壳牌发布的《液化天然气前景报告2018》,近十年内平均合约年份已经从接近20年大幅缩短至不足八年,合同平均规模也降至十年前的三分之一左右。
“很明显,买方拥有了更好的议价权利,这代表着目前LNG市场整体的买方市场情况没有改变。”一位LNG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同时,对于中国天然气市场来说,LNG的灵活、安全和稳定等特点非常契合。”
价格方面,去年初至年底,亚太地区LNG到岸价格从4美元左右/百万英热单位猛涨至1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中国需求对于价格的影响能力立竿见影。
“今年六七月份,供应量出现了反季节性的下降,导致价格反弹至1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这是去年冬季以来从未见过的水平。” 标普全球普氏分析师Jeff Moore表示,“随着供应能力的解决,预计未来几个月亚太地区价格会走弱。”
价格如果恢复到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那么与东北和西北长途奔袭而来的管道气相比,LNG就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责编:夏丽娟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