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金沙江沿岸生态,引导农户种植药材花卉,云南农民增收路子更宽

长江美,农民致富就不累

2018-07-26 09:07: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对长江源头反复考证后,曾这样定义金沙江在长江水系中的地位。

如何让保护“源头活水”与促进沿江民众增收不产生矛盾,是“长江经济带”建设者们的必答题。记者近日在金沙江所在地云南采访时发现,当地近年来不仅主动退耕还林,涵养金沙江沿岸地区生态,还积极引导沿江农户种植高附加值的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发展旅游产业,让“长江经济带”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优质药材助脱贫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不过,学问在于“吃”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改变饥不择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环保优先,一票否决,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尽职尽责。”云南省丽江市市长郑艺介绍,当地近几年落实河长制,禁止在金沙江两岸挖沙采矿,努力减少面源污染,如今河谷地带已逐渐绿起来。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老君山腹地的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因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素有“云药之乡”的美誉。在木材大开发的年代,守着滇西北最大林区的鲁甸人全乡齐上阵从事伐木。58个木材加工厂、近270辆运输车、几千头犏牛直指原始森林这一长江沿线水土涵养的重要屏障。木材大开发虽然给鲁甸带来了一时的富足,但随着环境破坏与天然林禁伐,鲁甸经济一落千丈,农民返贫现象严重。

“没有了绿水青山,也就没有了金山银山。面对粗放式发展产生的教训,我们最终回归到了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来,大力发展附子、天麻、重楼、珠子参等特色中药材种植。”鲁甸乡乡长张凤超说。

中药材种植的路子,让鲁甸乡这个云南省级贫困乡快速走向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2014至2017年,鲁甸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从361户降低至39户,人数从1432人降至125人。

长江生态越好,药材生长的环境也就越好,质量和价格便越高,致富也就更容易。鲁甸乡纳西族汉子杨秩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承包了10亩地种植重楼这种名贵中药材,先期共投入50万元,重楼生长到最佳阶段需要8至10年。如果以现在的市价算,他所种的这10亩重楼届时将会卖到500万元。他对未来的日子充满着期盼。

全域治污护江水

盛夏的昆明,阳光明媚而耀眼。当记者来到滇池东岸的捞渔河湿地公园,一片“人在阴凉走,静水丛中流”的清凉景象引人入胜。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携渔网,提小桶,兴致盎然地“摸鱼”。

这幅醉人的夏日美景,是近年来滇池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据昆明市副市长吴涛介绍,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泊,在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于“向滇池要粮”等需要,当地人曾经一度围湖造田,城市扩张、生活污水、磷矿开采、工业排放等多种因素导致污染物增加、滇池水质不断恶化。

面对滇池污染对长江生态的威胁,昆明采取果断举措:从“城主水次”转向“以水定城”,算清存量账和增量账,通过削减污染负荷,确保实现滇池水质目标。“九五”至“十二五”期间,昆明实现了以点源污染治理为主向全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转变,完成规划项目总投资达509亿元。

滇池80%以上的污染来自河道。在全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河道成为重要的一环。在昆明市官渡区,当地政府自2016年起全面开展区内河道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截污管网、整治河道、底泥疏浚等措施,滇池周边水系水质明显好转。

“河道上段安装格宾石笼,让水体也能‘呼吸’,长势良好的水草也能净化水质;下段则安装增氧曝气装置,不仅增加水体溶解氧,也有助于氨氮气体挥发。”昆明市官渡区水务局局长姚启说。

五湖四海买花来

江水更清、生态更好,农民的致富机会也更多了。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云南一直都盛产各种花卉。以滇池为代表的长江水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提升了自然环境对花卉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承载力,为花农们带来了机遇。

记者走进位于昆明的斗南花卉市场,各种各样的鲜花被整齐地放置于物流车上,准备发往世界各地。而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大厅里,900多个交易席位座无虚席,各路买家紧张地盯着屏幕上花卉的报价,并力图以最合适的价格成交。

“一方面,我们园区建设围绕花卉产业的研发、种植、交易、深加工等环节,积极为云南乃至全国的花卉销往海外创造平台,为花农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卖花难’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努力进行本地改造,导入特色民居、民宿,发展‘花卉+文创’产业,让更多农民分享花卉产业的红利。”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盛添对记者说,现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已经组织了400多家花卉合作社,联合农户1.2万多户,涉及花卉生产面积4万多亩,花卉产销业务遍及荷兰、法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多个国家。

据云南省农业厅介绍,绿色高效的生产种植模式已成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未来3年,预计花农总收入将突破220亿元,人均收入将突破3.5万元,花卉产业也将成为云南富民增收效应最为突出的产业。(记者 王俊岭 杨文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26日   第 07 版)

责编:张振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