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核桃坝:"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是怎样炼成的

2018-07-24 08:28:34来源:人民网
字号:

人民网遵义7月23日电(张晓赫)“核桃坝几大湾,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红芍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不少男的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这是上世纪贵州遵义市湄潭县核桃坝村村民常挂在嘴边的话。

“去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吃喝住宿收入4000万元,茶叶销售3000万元。”谈起如今的核桃坝,土地流转大户李杰笑意盎然,心里盘算着:酒店已经不够住了,应该在茶园盖一些民宿,也更亲近自然。

从昔日奔走出逃到现今游人如织,核桃坝华丽蜕变背后,是生态茶旅产业为当地发展带来的一池春水。

在核桃坝低矮平缓的丘陵上,茶园与树林交相辉映 (摄影 人民网张晓赫)

湄江河环村而过,走进核桃坝,一片片茶园随着丘陵起伏蔓延,民居、茶庄、花木交映其间,茗香茶韵扑面而来。时时见三五游采茶、制茶、打茶油粑……在绿色海洋中玩得不亦乐乎。

“核桃坝以前是有名的贫困村,也没有茶,茶兴盛是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场变革。“核桃坝支部书记陈廷明向人民网采访中心记者回忆表示,为摆脱贫困的局面,彼时核桃坝村原支部书记何殿伦带领大家求变,从贵州茶叶研究所引进了优良茶苗;此后一届接着一届,一代接着一代,一如既往的围着茶产业致富的路子求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茶园叠翠、黄土成金。

“目前,核桃坝有茶树15000亩,森林3000亩,真正是绿水青山,林茶相间,生态优美,空气新鲜。”陈廷明介绍,林茶相间的少有生态,让核桃坝有了“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的美誉。

改革还在继续。2016年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核桃坝将3607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部确定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以深化村民自治促进村级经济主体——茶旅产业的发展。

“核桃坝的茶叶种植规模已经形成气候,也从过去单纯种茶,发展成了茶园管理、育苗、加工、营销合理分工的一体化产业;家家都有小汽车,人均年收入也超过了1.6万元。目前,我们想的是如何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经济效益。”核桃坝村委会副主任罗贵林表示,相关转型方案已经在考虑中。

对于未来的发展,李杰想带着他的四品君茶业走向体验式康养旅游。茶树全身是宝,茶园生态优美,气候四季舒适,一到夏天,从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前来核桃坝避暑的游客就会络绎不绝。尤其是老人,夏季经常会租住一两个月消夏。“该怎样更好的满足这些游客需求,或者激发更多潜在需求留住客人?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与健康,康养是个机遇。”李杰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湄潭茶场是中国八大茶叶出口基地之一。如今茶场厂房已变为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吸引游客前往 (摄影 人民网张晓赫)

核桃坝村只是湄潭县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湄潭县因茶久负盛名,如今茶旅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据悉,目前湄潭县有生态茶园60万亩,是贵州第一茶县、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二位,“湄潭翠芽”“遵义红”等品牌已远销国内外,万亩茶海、“七彩部落”等景区亦吸引国内外游客纷沓而至。

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在绿水青山间,茶产业不仅成为了湄潭脱贫致富的法宝,更变成了湄潭的一张靓丽名片。

责编:张振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