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你还记得那个时代的故事吗?

2018-06-19 17:08:00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迈入40周年。近期,参考文化在大银幕上相继观赏了《本命年》(1990年)、《站直啰,别趴下》(1993年)、《没事偷着乐》(1998年)三部优秀“老片”,它们反映的故事恰好处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节点上,用冷静深邃或戏谑喜剧的方式,原汁原味地诠释着那个年代。

《本命年》:捕捉青春的躁动与迷茫

《本命年》电影海报

《本命年》是导演谢飞被严重低估的一部电影,其中,姜文饰演的主人公李慧泉(昵称“泉子”)相当具有典型性。

刑满释放的泉子(姜文 饰)

泉子算得上是一位被时代抛弃的北京“老炮儿”,刑满出狱有前科的他对待朋友仗义,可是片里的朋友都是在利用他;他青梅竹马的邻居小妹嫁人生子,他只能在回忆中追寻火车路上的倩影;他小心翼翼地追求爱情,可是小歌星愿意跟着人渣演出也不屑于他的一片真情。他放着大钱不赚,看着诱惑不动容,甚至帮逃狱的兄弟买吃买喝不落井下石。但他的耿直仗义显得不合时宜,处处透露着孤寂,甚至讽刺地是,身手矫健的他却被一群抢劫的小混混捅倒在血泊里。

泉子始终无法融入社会

电影延伸出来的是一批在时代变幻中走投无路的青年人形象,面对社会的快速变化,他们表现出人面广、路子多、胆子大,做起小贩生意,内心却无法真正认同一些社会价值观,无法真正融入社会,以至于沦为边缘人——心中的愤怒无处发泄。

年代标签《第一滴血》、二锅头

这部被称为中国版《愤怒的公牛》的影片有着一种迷茫的气息,它对年代气质的捕捉非常精准:泉子说着一口京片子,曲曲折折的胡同巷子,片中时不时响起的程琳演唱的流行歌曲,以及泉子大龄未婚被邻居大妈说“你都二十四了,该考虑这个问题了”,对于“大龄”的界定富有年代感(现在晚婚都至少拖到30岁!),甚至泉子家墙上贴的海报——当时风行的电影《第一滴血》、他在台灯下看的是《健与美》杂志,都暗喻那个欧美文化放开后年代里的青春躁动。

《站直啰,别趴下》:一个时代里的三个阶层

《站直啰,别趴下》电影海报

如果说《本命年》有文艺气质,那么《站直啰,别趴下》就是烟火气十足的家长里短——

迥异的三户人家——上图左:张勇武,上图右:高作家,下图:刘干部。

改革开放大潮中,居住在同一栋居民楼里的三户人家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三户人家的设置也绝非偶然:这三个主角有着符合各自身份的典型性格和行为,分别代表了那个特定时期下的三种社会群体。刘干部——生活上勤俭朴素,作风正派,安分守己,严格按照领导交代谨慎行事;高作家,是知识分子的代表,老实巴交自视甚高;邻居张勇武,彪悍蛮横混不吝,有自私的小民众做派,代表变革的创业家。

他们分别代表了官员、知识分子、商人三个群体,而在当时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不同群体的受尊重程度发生了错位。

张勇武彪悍蛮横

个体户张勇武,本是一个没有文化教养的人,但是他养龙鱼发家,甚至当上了中外合资龙鱼公司经理,并请来市长给公司开张剪彩,成了那栋楼最有脸面的人物。而刘干部和高作家,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有知识、有教养的人,但尴尬的生活使得他们不得不依附在张勇武的门下。

它揭露了这样一个“有钱人没文化,有文化又没有钱”的尴尬社会现实,电影结尾甚至以高作家被迫搬家结束。

影片传达出的,既有导演畅快淋漓的批判,也有他对传统丧失的惋惜——崇尚科学家、老师的风尚变成了崇尚商人、企业家……但对比那个年代,现代人无疑会羡慕影片中的邻里关系:虽然鸡飞狗跳,却满是热络真诚。而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知识代表了力量,改革开放初期创业家野蛮生长,然而过了红利期之后,企业家们需要拼智力与胆略,才能成功。

《没事偷着乐》:改革开放时期的“蜗居”故事

《没事偷着乐》电影海报

相比前述两片,《没事偷着乐》反映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已经有一段时间,老百姓的生活已然稳定。因此,它既没有《本命年》的悲观苍茫,也没有《站直啰,别趴下》的傲气冲突,而是有一种乐活气质,它是“贫嘴张大民”的电影版,讲述市井小民富有人情味的琐碎生活——生活原本的样子。

男主角大民喜欢云芳,于是经常早上有的没的跟云芳唠嗑厂里一地鸡毛的小事。得知云芳有男朋友之后,会难掩失望,“有男朋友了,也不告诉哥一声”,而云芳被甩了之后,大民只是木讷地埋头在旁使劲吃面——想劝却不知如何相劝。云芳随即明白,生活首先是实在的,有吃有喝,有人陪伴,互不嫌弃,同甘共苦,“大民,你娶了我吧”——这才是那个年代爱情最美好朴实的样子。

大民和云芳的蜗居

紧接着是一则胡同人“蜗居”的故事,即使在房价没有飞涨的年代——住房仍然是件大事儿。大民的兄弟姐妹羡慕起大民因娶妻生子而有了大空间,于是纷纷要自立门户,抢夺这个小胡同里的“大地盘”。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拉帘子、挪床、挪电视机,开小灶,挖空间,占街道,甚至与街坊邻居起了肢体冲突。

最后,大民和云芳无奈地搬到有棵大树直穿屋顶的房间里——大家活得憋屈却顽强,但却秉持着“没事偷着乐”的豁达精神,这或许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精神——即便什么都没有,却感觉什么都唾手可得,洋溢着朝气蓬勃。

一家人在一起才幸福

电影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家里人多的时候没地方待没地方睡,而长大后不得不各自成家离开老屋,甚至眼瞅着亲人过世,而搬进宽敞的新居后却不免寂寥空虚,再也不见以往的热闹。

这又何尝不是预言了都市孤独症候群呢?

人们认为过去和未来完全不同,但它们其实惊人地相似。

年轻人会迷茫失落,面对各种外来的巨大变化和剧烈演进而无所适从。现今社会,各种职业和生活方式也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社会结构变得更为活跃、流动。此外,城市化也使得物质越发达,人们愈独立,原先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集体感,以不可逆转的方式被稀释。

如今花哨的CG却讲不好一个故事

有意思的是,想当年,线性叙事、回形结构、黑色幽默,高科技CG,统统不存在,但这几部电影却拍出了最质朴最走心的味道;当年也没有什么“大明星”,演员们却对角色进行了最踏实精准的演绎。这些传统胶片介质记录下的年代故事,无疑印证且缅怀了那个年代的独有魅力。(文/朱柒柒)

责编:夏丽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