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蓉漂”题材话剧《我在成都等你》首演: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2018-06-13 07:07:35来源:封面新闻
字号:

公元 760 年,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茅草屋,写下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将晚年的漂泊零落寄托在此。" 蓉漂 " 的风就这样随着杜工部千古流传的诗句,飘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纪。

在 2000 多年后的今天,一群来自天南地北,同样 " 漂 " 在成都的年轻人,把他们与这座城市的故事,爱和遗憾,梦想和徘徊,写进一行行的剧本,搬上舞台,献给明天的自己,也献给未来的成都。

6 月 9 日晚,由成都青年剧评团出品打造、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支持的首部 " 蓉漂 " 题材原创话剧《我在成都等你》,在武侯区梦想剧场迎来首演。《我在成都等你》没有豪华的演员阵容,20 名大一、大二的在校大学生用真诚和淳朴的表演展现了成都人一天里不同的生存轨迹,在欢笑与泪水里表达了成都的包容和乐观。

贴近生活

20 个人物串起 " 蓉漂 " 百态

舞台的灯光徐徐照亮,成都人平凡而忙碌的一天从清晨开始。电台主播清脆的嗓音唤醒了沉睡的细胞,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在街头,卖早点的阿姨、扫地的清洁工、急着打卡的上班族、联络客户的保险推销员、从外地来的游客 ...... 他们互不相识,擦肩而过,来来往往的身影组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一景,他们就在你的身边,也或许就是你自己。

话剧《我在成都等你》用一种大写意的方式,呈现出一种断面式的人生百态,不追求故事的表达,而突显人与都市的关系,以及人在都市里的生存状态、思想情愫,传递向上、光明和进取的力量。剧中人物从大学生到白领,从银行职员到酒吧歌手,从城市清洁工到小摊小贩,涉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的生活截面,我们看到了成都近年的种种变化:街头艺人持证上岗、西成高铁通车、人才引进、楼市调控,展现了成都 " 新一线 " 城市的活力。

而在城市光鲜的背后,一个个 " 蓉漂 " 的年轻人,在这里诞生希望也充满失望,获得爱情也失去爱情,他们彷徨、挣扎,也期盼、向上,唯一不变的是对成都的热爱和不愿放弃的坚持。

谈及创作初衷,出品人、编剧之一、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王淼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用一种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异乡人在成都的生活状态,思考人与城市的关系。" 成都在高速发展,在成都的外地人很多,他们为成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留下,有的离开,我们如何去展现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他们的梦想?‘我在成都等你’,这个‘你’不仅仅是恋人,还代表着城市。" 王淼看来,不论是 " 蓉漂 " 还是 " 土著 ",都在努力生存和生活,也总要面临不如意的事情,《我在成都等你》正是要向观众传递一种积极的态度," 我想告诉人们,未来是光明的、向上的。"《我在成都等你》以成都人的一天为背景,穿插着几个小故事,对此,王淼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里面没有所谓的主角," 作品在视角上是新颖的,探索人和城市新的关系。我们不想板起脸孔讲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观众有一种真实感。"

反映现实

作品融入主创个人体验

《我在成都等你》里,几次提到了 " 家 " 的概念。对于很多 " 蓉漂 " 来讲,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归属感的体现。其实这样的剧情,来自于主创团队真切的生活体验。在 2009 年的时候,王淼的母亲病重,一下子陷入了人生低谷,后来从家乡西安来到成都,王淼的第一个梦想就是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不仅如此,《我在成都等你》的整个主创团队几乎都是 " 蓉漂 "。导演逯春晓,在成都 3 年,早已经把成都当做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但回忆起刚到成都的那会儿,逯春晓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想着要 " 逃离 "," 那个时候太孤独了,没有朋友 "。

原创歌曲《你是我的成都》作词者,同时也是制作人、编剧的潘乃奇来到成都十一年,在歌词里描绘了与这座城市曾经共度的时光:锦里、宽窄巷、青羊宫、浣花溪等多个成都的文化地标跃然于音符之上。潘乃奇认为,成都这座城市很容易让异乡人产生依赖和归属感。" 不仅仅是对我,对所有来过的人,都能让自己很快融入,将这里作为第二故乡 "。

音乐总监胡静霄来到成都十年,在她看来,《我在成都等你》是众多成都人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大家等的是爱情、亲情、友情,等的更是梦想、期许和未来。

从制作人到编剧、导演、舞蹈编导等,几乎每一位主创人员都来自异地他乡,故事里的人多多少少有着自己的影子,那些喜悦与泪水都有迹可循。更为特别的是,《我在成都等你》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 " 零工资 " 参与其中。

据了解,在 6 月 10 日晚的第二场演出结束后,成都青年剧评团还计划将 " 蓉漂 " 系列原创剧目继续推进,与更多的观众朋友见面。(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见习记者 钟雨恒

责编:夏丽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