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的腾讯格外“热闹”。月初,一篇《腾讯没有梦想》,舆论对于其“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的讨论刚刚消停。这几天,又因投资“差评”公众号,被业界给了一个“差评”。
业内人士在批评自媒体“洗稿”和腾讯不负责任的投资行为时表示,这反映出自媒体的整体焦虑和自律的缺失。那么,给腾讯一个“差评”后,能激励自媒体变好吗?
这个“差评” 腾讯要退?
5月23日,自媒体“差评”宣布完成由腾讯TOPIC基金 (腾讯兴趣内容基金)领投,云启资本、中寰资本等等跟投的3000万A轮融资。
援引《中国企业家》消息称,“差评”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7月成立,以内容、电商和科技产品众测为主,号称拥有超过500万的用户。但因为内容频繁涉嫌“洗稿”,被传媒圈质疑,甚至有官司在身——5月23日14点30分,国内IT届知名作者霍炬诉微信公众号“差评”一案于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这也是国内自媒体首个关于“高级抄袭”公开庭审的案子。
24日下午,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朋友圈谈投资差评一事。张军表示,腾讯内容平台会一如继往地支持原创,也会不断加强对洗稿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机制研判。即便是topic投资了,也不会在微信平台上获得任何特殊照顾,出现违规,一样会处理。
24日晚间,腾讯发布声明称,关于腾讯兴趣内容基金(TOPIC)投资自媒体账号“差评”一事,在业界引起较多争议,公司将重启更加严格的尽职调查程序,如与腾讯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不符,将协商退股。
5月24日晚,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朋友圈针对腾讯投资差评一事作出回应称,“之前不知道这个case。原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额投资权给业务部门。目前看业务团队并没有做好尽责调查,我们会负责任解决好。”
“差评”们何以活得这么好?
近年来,在自媒体界,知名网红文章疑似抄袭事件频发,“洗稿”一词早已在网络上流行。
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称,洗稿就是通过将原作品的表达用类似语言重新表达一次,可以规避机器审查,因而成为近期社交网络自媒体不当吸引用户的手段。
曾有自媒体从业者对环球网科技记者描述自己的工作:“打开电脑,浏览所关注领域的新闻网站,发现几个热点话题,然后开始‘扒’(摘抄)有趣的内容或观点成文。”他表示,赚不赚钱主要靠勤奋,要保证更新跟得上。
发展到现在,能引起业界如此大的反响,说明“洗稿”显然成了一种顽疾。但是否构成侵权,业界尚存争议。
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朱朝锋律师对环球网科技记者表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原创者的创意、表达,如果‘洗稿者’把别人的创意或者表达照搬,或者进行部分改写、但核心价值还是别人的,就涉嫌侵权。判断的标准是,要看其有没有照抄他人创意,是否和他人作品构成实质相似,构成的话当属侵权,违反著作权法规定。”
“但是,判断是否是实质性相似比较困难,一方面,举证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维权成本高。维权需要搜集证据,聘请律师,法院起诉,而一个诉讼程序下来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甚至更久。”朱朝锋律师指出。
自媒体人对此表示认同,“太消耗精力,而且抄袭的界定是一模一样才可判定,这个很难。只有原作者最清楚是被抄了。”
近年来,人们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前有于正《宫锁连城》侵权琼瑶《梅花烙》后,以琼瑶的获胜告终,于正当庭就赔偿了500万。后有六神磊磊在其公众号上连续发文,称“周冲的影像声色”等自媒体大号存在“洗稿”的情况,随后周冲表示赔偿并道歉。
焦虑的累积 自律的缺失
互联网诞生之日起,自带“分享”的基因,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泡沫和毒素相伴而来。还记得,早年间关于“平台还是内容为王?”的争论不绝于耳,但走到近几年,大家似乎已经不再讨论这个话题,流量几乎成了决定一个平台的存或亡。
“在各大平台开始自媒体号之初,挣钱还挺容易的,把‘洗’(摘抄)的稿子发到注册的不同平台,一个月的额外收入不少。但随着平台的补贴减少,竞争的激烈,钱没那么好挣了。但坚持下来的那部分,经历了粉丝积累,要保证流量,就需要洗好稿。”近期,一位自媒体从业者告诉记者。
此次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好的趋势,大家对这种“洗稿”行为有了一种行业内的抵抗共识,自律的缺失会有业界金箍咒来守护。
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自媒体,具备媒体属性,理当肩负相应责任,不能单纯以创造“十万+”为目的而涉嫌抄袭。虽不具备采编从业资格,但提醒广大内容从业者,在创作中,要严谨标注消息来源和所引内容。(记者 林迪)
责编:武晓芸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