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

——从深圳发展奇迹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2018-05-21 09:50:58来源:新华网
字号:

1526867876927341.jpg

1987年12月1日,深圳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锤。新华社发(深圳博物馆图)

今天,人们谈论深圳,早已不再是“三来一补”“贴牌加工”“模拟仿制”,而是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圳以标志性的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宏大叙事中的最新注脚。

深圳何以成为创新之都?

曾有人这样比喻,创新仿佛是盛开的美丽花朵,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而发展环境的营造,归根到底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理念的更新。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成立初期,提出自办微波通讯,被痛斥为“胆大包天”;因为员工缺少粮食配额,希望通过外汇储备自购粮食,也被批评为“异想天开”。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1年底,这个巨型标语牌矗立在了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这一口号出现在35周年国庆游行的彩车上,传遍神州大地,被亿万中国人叫响。

在石破天惊中实现突进,在敢为人先中寻求突破,特区的“特”就体现在“闯”上——

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成立、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的银行开业、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创办……近40年里,深圳创出约一千个“国内第一”。

在创立早期阶段,深圳通过“闯”,率先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以拓荒牛精神突破盘根错节的旧体制束缚,到1985年底,深圳工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6061万元迅速增长到24.12亿元,并向全国输出理念与经验。

率先引领、争取主动的改革精神一以贯之:2000年率先从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转型;2008年率先布局生物技术、新能源、互联网等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率先布局新一代存储处理技术、新材料等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率先培育生命健康、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

1526867903921196.jpg

在深圳科技园的大疆创新总部,民用无人机领军者汪滔(中)参与研发人员的讨论(2015年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没有改革开放的精神,没有敢闯敢试的勇气,没有冲破体制的创新,不可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今天的深圳,中国就不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年过九旬、曾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说。

坚持市场化为导向,这是深圳乃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充满活力的奥秘。

上世纪80年代末,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格局;1987年深圳出口总额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三、1988年跃居第二;自1993年起,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年居全国第一位。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后,201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改革实施的前两年,深圳商事主体总量由不足100万户,迅速达到215万户,增量超过改革开放前30年总量。此后,这一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创新创业的市场活力空前迸发。

改革再推进,创新无止境。

2018年2月,深圳又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对标新加坡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参照,其中126个政策点均是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来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以广阔胸怀接轨国际拥抱世界,深圳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率先打开国门搞建设,深圳抢抓“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聚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深圳的土地资源有限、淡水也是买来的,也没有矿产资源,高校也不多,深圳发展到今天的主要推动力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深圳最大无形资源和最大的软实力,它像一块磁石,把所有资源都吸引过来。”深圳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杨立勋深有感慨说。

一批批海归人才来到深圳创新创业——由5位杜克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归国博士组建的光启,目前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申请量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6%;

一批批深圳本土培养的企业茁壮成长——1999年深圳首届高交会,28岁的马化腾融到了220万美元,腾讯公司就此不断腾跃,2012年全年营收438亿元,2017年达到2377亿元,2018年微信全球用户突破10亿。

责编:耿佩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