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一艘航母的全寿命周期:"卓越"号航母沉浮录

2018-05-18 09:12:59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在土耳其爱琴海畔一座繁忙的码头上,拆船厂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工作着。一个庞然大物已被熟练的技工拆解得支离破碎。此时,若仔细观察,人们还能分辨出它那魁梧的身躯——这是号称“海洋霸主”的“卓越”号航母。

  英国皇家海军“卓越”号航母服役三十余年以来,兵临巴尔干、征战伊拉克、巡弋几内亚湾……无数次亮相在热点新闻中,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舰艇”。然而,这样一艘战功赫赫的航母,最终的归宿也难逃“废品回收”。

  今天,我们以“卓越”号跌宕起伏的经历为蓝本,为您回放一艘普通航母从立项设计、建造测试、战斗部署,直至功成身退、走向“坟墓”的一生。

  从图纸到现实——

  “卓越”诞生

  打造一艘航母,远比想象中复杂。随着航空动力进入喷气时代,为了搭载重量急剧增加的新型舰载机,航母的吨位也不断增加。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建造和维护航母的成本越来越高。从另一个方面看,在对制空要求较小的低威胁环境下作战,如果适当降低对舰载机的性能要求,使用垂直起降的方式减小对航母硬件设施的依赖,也不失为一种在成本与性能上“折中”的选择。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作为老牌海上强国,英国一直在新型海军装备研发上引领世界潮流。二战结束后,国力日渐衰弱的英国仍为现代航母贡献了斜角甲板、菲涅尔助降系统、蒸汽弹射器、舰载机自动化导航系统等多项突破性发明。

  然而,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国防事业的发展极限。到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无力维持下一代大型航母的设计建造。要想延续舰队航空作战能力,他们只有另辟蹊径。性能向预算妥协,以垂直起降飞机和各种直升机作为主要作战力量的“卓越”号轻型航母应运而生。

  “卓越”号是“无敌”级航空母舰的2号舰,这个名字继承自二战时期“卓越”级航母(又译作“光辉”号)的首舰,以此作为对曾经光荣历史的铭记。1976年5月,英国斥资1亿英镑,在泰恩河畔的斯旺·亨特造船厂船台上铺下了“卓越”号船体的第一块钢板。

  从船厂到战场——

  战火呼唤

  按照施工计划,这艘满载排水量2.03万吨、全长210米的钢铁巨舰,需要造船厂花费8年时间来打造。

  实际上,早在1970年,船舶工程师们就开始绘制大量的图纸来不断考校、斟酌“卓越”号的设计。这些图纸对精度的要求尤其苛刻。“卓越”号的船体被划分为数十个钢铁船段,在不同车间同时进行建造,到最后再用龙门吊将各个船段像积木一样安插、拼接在龙骨上,形成一艘完整的军舰。船段之间稍有误差,便会酿成严重的后果。但是,这种“分段建造法”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提升船厂的利用率。

  “卓越”号全舰共有7层甲板,大大小小600多个舱室,重要舱室之间用复杂而可靠的水密门隔开,安装了轧制钢板和“凯夫拉”装甲来强化抗击能力,还敷设了厚厚的石棉材料。

  “卓越”号全舰使用的电缆电线总长度达55万米,相当于从北京到青岛的直线距离。充足的线路保证了军舰即使某一个部分受创,备用线路仍然能够保证设备可用。这一切都在努力打造“卓越”号杰出的生存力。

  当“卓越”号舰体基本完工时,造船厂将它的船身和水线以下部分粉刷一新。1978年12月1日,“卓越”号从船台滑入水中(俗称“下水”),检验水密性的同时,在码头上便展开上层建筑的舾装工作。这时,一艘军舰所必需的雷达电子装备、武器系统等依次被安装在舰桥或运进机库内。这是从战争期间获得的经验。一家造船厂的船坞数量是有限的,将不太复杂的施工项目转移至码头完成,能够尽快腾出数量有限的船坞供建造下一艘军舰使用。

  然而,“卓越”号建造接近尾声时,英阿马岛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船厂按部就班的节奏。这场远在万里之外的战争,使得英国人迫切需要大型舰只跨越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前往助阵。

  “卓越”号的工人们开始加班加点赶工。他们甚至把原本供给同型舰“皇家方舟”号使用的零件挪用至“卓越”号上。同型舰之间零部件的互换可以极大提高冗余性和利用率,这正是工业标准化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最终,“卓越”号比预定工期提前6个月完工,一边对各种舰载设备进行紧急调试,一边向马岛海域航渡。

  从服役到退役——

  无奈抉择

  1982年8月28日,“早产”的“卓越”号航母驶抵马岛海域。此时战争虽已结束,但“卓越”号的到来还是让连续部署数月的“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母战斗群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卓越”号此时仍然不是现役舰艇,它的舱室装修等都是在紧急状态下草草收尾,离正式使用还有很明显的差距。在马岛任务完成后,“卓越”号返回母港,按部就班地进行海试、装修,最终于1983年3月20日举行了正式服役仪式。

  “卓越”号设计之初的首要任务,是利用舰载反潜直升机搜索敌军潜艇并歼灭,同时使用“鹞”式垂直起降战机在预警直升机支援下进行防空和对地对海作战。不过,“卓越”号宽大的飞行甲板和占全长3/4的机库使其具备了很强的通用性,既可以搭载轻型装甲车辆和运输直升机支援两栖作战,又可以在机库设置人员安置点,在紧急情况下遂行撤侨任务。

  正是其“多面手”的突出特点,使得“卓越”号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越发活跃起来。从波斯尼亚的禁飞区巡逻到波斯湾的“南部守望”行动,再到塞拉利昂的维和任务,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卓越”号正在阿曼湾执行演习任务。接到命令后“卓越”号立刻进入战备状态,无意间成为英国也是联合国第一艘进入反恐战区的航母。2008年,“卓越”号还进行了F-35战机的上舰实验工作。

  奈何,岁月催人老。尽管“卓越”号进行了数次现代化改装,但高强度高负荷的持续运转令其不堪重负。2013年8月,在索马里海域执行反海盗任务的“卓越”号突发火灾,船身多处受损。当她蹒跚驶入母港后,进行维修检查的海军人员吃惊地发现,用于修理的许多备件已经停产,库存件也随着两艘姊妹舰的相继退役而被清扫一空。英国不得不向正在拆解“皇家方舟”号航母的拆船厂发出请求,从残骸中寻找到相应的备件空运回国。修理完毕的“卓越”号勉强恢复了航行能力,不过再也找不回全盛时期的那种感觉。

  随着“鹞”式和“海鹞”垂直起降战机相继退役,作为当时英国最后一艘航母,“卓越”号已经失去了运用固定翼飞机作战的能力。再加上,它的经济性又比不上大量使用民用标准的“海洋”号直升机母舰,英国海军最终决定将其放弃。

  从国内到国外——

  “客”死他乡

  2014年8月28日,“卓越”号航母退役了。但如何处理“卓越”号着实让英国国防部为难。按照海军传统的管理模式,主战舰艇退役后,应该以良好的状态继续封存一段时间,以便未来一旦再生战事能迅速启用,也可以将其当作“备料舰”,为现役的同型舰提供零件,节省重新生产的开支。例如,在美国费城和法国圣纳泽尔就有这样号称“幽灵舰队”的“封存场”,专门用来封存退役的舰艇。

  然而,英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不乐观。他们认为,既没有同型舰也没有舰载机的“卓越”号甚至连封存的意义都没有了。

  不过,在英国民间,还是有不少声音呼吁保存这艘皇家海军“最后的轻型航母”。迫于压力,英国国防部发起保存“卓越”号的民间招商,希望能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将“卓越”号变成一艘“纪念舰”跻身科教领域,甚至是加入“娱乐圈”变身“海上游艇”都不错。然而,到2016年8月这项招商时限作废为止,也没有任何一个民间资本提出令人满意的保存方案。

  最后,“卓越”号只剩下被拆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既省去封存退役舰所需的维护开销,还能换来一笔可观的“废铁”钱。况且,“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还急等着它让出泊位。

  拆船是世界公认的环境污染最大的行业之一。作为造船的逆过程,拆船主要是将船体中的废钢铁和其它金属、电器设备、救生设备等具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回收再利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不可回收材料也自然而然泄漏出来,而且它们往往是有剧毒的。因此,英国早就在本土禁止了大型拆船业的存在。

  英国国防部找到了“老朋友”——土耳其“勒雅尔”船舶回收集团。这家拆船厂曾经拆掉了英国海军3艘航母、4艘补给舰、3艘护卫舰和11艘驱逐舰。可以说,“勒雅尔”算是干掉了一支“舰队”。

  2016年8月,英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将“卓越”号卖给“勒雅尔”。3个多月后,“卓越”号被拖船拖带着离开朴次茅斯,驶向土耳其。又过了半年,“卓越”号被拆解成11854吨黑色金属、611吨有色金属和112吨电缆,回收率超过94%,“勒雅尔”因此获益超过1000万英镑。

  谁能想到,英国国防部当时淘汰“卓越”号“卖废品”所得仅为210万英镑。

  《解放军报》2018年5月18日 第09版

责编:童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