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昔日贮灰场变身生态地标,戴家湖的幻灭与重生

2018-05-15 13:05:20来源:海外网
字号:

1526360841475630.jpg

海外网5月15日电 上世纪50年代前,位于武汉市青山区建设十路武广高铁与天兴洲大桥下的戴家湖,还是盛产鱼虾的天然湖泊。1955年,为了建设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钢铁企业——武钢,十万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来到青山。两年后,作为配套企业的青山热电厂首先建成。热电厂燃烧剩下的粉煤灰在当年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经水管冲刷,就地排放在了戴家湖。每天1200吨的泥灰水,源源不断地涌向湖泊,粉煤灰就这样在两米多深的湖底沉淀下来。到上世纪70年代,戴家湖成了“大操场”,80年代,煤灰、泥土逐渐高出地面,到1995年,已经高出地面10多米。戴家湖变成“戴家山”,刮风扬尘,家家关窗闭户,雨天污水横流,泥泞不堪。

2003年,武汉出台禁用黏土实心砖的政策,让戴家山的命运迎来第一次转机。粉煤灰作为替代品,进入各大墙体材料厂的视野,这种材料制成的砖轻便保温,昔日的工业垃圾摇身一变,迅速成为各家争抢的资源。呼啸往来的卡车带走了戴家山,逐渐挖空成为一个个大坑,多年积水后又变回了戴家湖。

2009年前后,天兴洲大桥下戴家湖区域粉煤灰堆场盗挖粉煤灰情况屡禁不止,曾严重威胁大桥桥梁安全,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打击粉煤灰盗挖的工作专班,但收效甚微。

随着天兴洲大桥的兴建和青山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持续推进,戴家湖周边逐步形成了以青宜居、七星天兴花园、临江港湾等多个楼盘为代表的新型社区,聚集和辐射十多万居民,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周边居民急盼解决的头等难题。市民群众迫切希望兴建戴家湖公园的愿望摆上了当地政府的案头,武汉市多位领导先后对戴家湖公园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市发改委、市建委等多家市直部门对推进戴家湖公园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协调国电集团青山热电厂、武汉市铁路局、市城投等大型国企,收储土地426亩,借地381亩,戴家湖公园建设基础条件基本成型。戴家湖公园于2012年列入市城建计划,2013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建设。当地先后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戴家湖公园视察并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驻区大企业职工、区级各单位工作人员、各大高校学生代表、全区中小学生、武汉市民等23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到戴家湖种下亲情树、友情树、爱情树,一同见证戴家湖公园“成长”。

1526360874954376.jpg

戴家湖之眼

历经多年筹备建设,总投资4.26亿元的戴家湖公园于2015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今天的戴家湖公园定位为以生态防护为主,以基址为历史、人文依托,形成集生态防护、景观观赏、休闲健身、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绿地。戴家湖公园建设完成清运粉煤灰80万吨,地形整理45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50万平方米,植树3万株;完成雕塑群、园史馆、游客服务中心、管理中心、给排水、照明和园路建设。建成后的戴家湖公园将发挥年吸收二氧化碳约1.8万吨,释放氧气约1.2万吨,年吸滞粉尘约200余吨的生态效益,并与紧邻的青山公园一同形成全市最大的单体“绿肺”,为青山居民奉献超过1200亩的公园绿地,青山区将成为武汉“公园幸福指数”最高的区域之一。

戴家湖公园的建成成为武汉市半世纪来从原生态到破坏再到恢复生态的例证之一,是青山区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缩影。青山区东工西居生态格局进一步完善,成为高铁站进入武汉的绿色东大门。2017年11月,国家住建部公布的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戴家湖公园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是湖北省唯一获奖项目。这片饱经沧桑的湖泊,用它的多舛的命运,记录着武汉人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的不断成长,也佐证着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演进。(陈亚楠)

责编:夏丽娟、童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