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4月22日电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福州市人民政府、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智慧社会发展与展望论坛”(以下简称“论坛”)22日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盛大开幕。
论坛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前瞻把握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与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性交汇的重大机遇期,准确研判智慧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紧密围绕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核心技术和重要趋势,以汇聚智力资源、深化智慧治理和培育智能产业为重点方向,全力打造出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首次明确了智慧社会的定义,提出智慧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一种更为高级的社会形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蓬勃兴起是推动智慧社会产生的根本动力,智能成为企业、行业、地区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是智慧社会到来的重要特征。
总结归纳了智慧社会的八大发展特征,一是标志性技术向智能化演进;二是重要基础设施从物理世界进入虚拟空间;三是主要生产特征出现全定制、柔性化、实时协同、主体多元的新趋势;四是生产力三要素从自然禀赋发展到比特禀赋;五是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地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六是人与自然走向共生共融;七是社会治理方式向着透明化的多元协同进步;八是文化体系愈加鼓励寻找生命个体的乐趣和意义。
前瞻研判了智慧社会的九大发展趋势,一是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向信息空间持续延伸;二是经济形态呈现融合跨界、资源共享的新趋势;三是分析和运用数据价值成为新型生产方式;四是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速重塑;五是新一轮企业竞争聚焦开源生态系统构建;六是泛在、群智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规划方向;七是城市操作系统功能日趋丰富和完善;八是多元共治开创社会治理新模式;九是信息安全、道德伦理、法律法规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后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三栖类型共同发展的局面,从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完善资本市场支撑环境、着力推进试点示范项目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加快向智慧社会过渡和迈进的十项主要举措,一是树立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智慧社会发展理念;二是建立统一、规范的智慧社会标准体系和评估考核机制;三是加快部署人机共融、万物互联、智能泛在的基础设施;四是打造信息资源集约布局、互联互通的社会共享数据平台;五是集中力量突破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六是鼓励引导企业、高校、行业协会联合创建开放式双创平台;七是为智慧社会的建设营造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八是积极整合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专项基金;九是利用智能区域的试点示范项目的标杆效应促进经验推广;十是积极引导区域差异化发展和重点领域生产力合理布局。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出席论坛并致辞。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洪祥,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陈绍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张军,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孙荫环,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军,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明等重要嘉宾莅临会议。(孙蒙)
责编:张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