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报业网讯 3月22日上午,江苏宿迁沭阳县耿圩镇农民刘青在自家苗圃旁忙个不停,装盆、打包、贴快递单……“春天到了,我们多肉的销售旺季也来了,年轻人就喜欢这些‘小东西’,今天上午又成交20多单。”这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去年给刘青带来50万元收入。而3年前,她在家带孩子,丈夫出门打工,全家年收入仅2万多元。
苗圃+网店,许许多多像刘青这样的沭阳农民,因为学会这个“+”,人生的命运彻底改变。家家种花木,户户开网店,沭阳农民创造的花木电商模式,近3年引来600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者。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意识到,泥土里长出的淘宝村,需要输出全国“墙外开花”,但更要就地扩散,由点到面,铺天盖地,打破县域范围内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带动农业升级、农民致富、农村变样。
“隔河千里路,欲渡讨无船”,这话沭阳耿圩镇人多半知道。河是新沂河,它把耿圩与全国淘宝镇——新河、颜集隔开。近十几年,看着新河、颜集农民种花木、开网店,一排排小楼盖起来,耿圩人很着急,但又不知道河对岸的创富奥秘。
一条河隔断了耿圩人的向往。4年前,S245特大桥通车,耿圩与新河、颜集跨河“握手”,但要让花木电商过河,一座有形的大桥还远远不够。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无论新技术,还是新业态,必须通过创新先锋的示范、说服、传播,才能扩散成为‘燎原之火’。”沭阳县县长彭伟说。2015年,苏太花木公司率先落户耿圩,建起16万平方米连栋控温温室、2600多亩标准化苗圃,并设立电商展销区域。公司总经理乔学宝介绍,自己最早想在新河、颜集发展,但当地寸土寸金,一年花四五千元,都难租到一亩地,而一河之隔的耿圩,有大量土地,流转费仅是新河、颜集的四分之一。过河,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
苏太花木的到来,让耿圩人第一次近距离打量花木电商,150多名年轻人应聘打工。他们中,不少人渴望学到真经后“自立门户”。刘青便是其中之一。
市场的力量吹来创新种子,但要让种子破土发芽,离不开政府这个园丁。近3年,耿圩镇政府邀来新河、颜集花木电商大户,每年办4期培训班,辅导200多人种苗木、开网店。
创新的扩散不是简单复制,必须伴随着再创新。2015年10月,看准多肉植物消费趋旺的态势,耿圩建设占地500亩的多肉植物培植园。耿圩镇政府投下1200万元,配齐基础设施,使这儿成为孵化创新的摇篮。
作为首批签约进驻的创业户,刘青拿下8亩地。2016年,多肉需求集中释放,她创业第一年就销售40万元。但自去年起,竞争白热化,多肉收益下降。怎么让多肉“多长肉”?刘青还是靠创新,新上十多种个性化高端多肉。她拿起一株黄绿相间的多肉介绍,花友们叫它“灿烂”,一株价格200多元,买的人不少。只要花功夫培育,养出好状态,这样的高端多肉不愁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人的成功最有说服力,更多的耿圩人尝试创新,并成为扩散创新的新节点。耿圩多肉植物培植园早已满额入驻35家花木电商,去年实现网上销售4000余万元。耿圩又推出“一园多点”模式,鼓励种植大户伸脚进村,打造“多肉小镇”。目前,耿圩多肉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年产值近2亿元,带动2000多人就业创业。
以颜集、新河为中心,南下耿圩、东进扎下、北上庙头,沭阳花木电商的“创新星火”,已在全县十几个乡镇燃烧。如今,沭阳已有4个淘宝镇、41个淘宝村。去年,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52万亩,实现花木销售额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万亩和12亿元。25万沭阳人吃“花木电商饭”,经营花木网店2万余家,去年快递发货量达1.2亿件,平均每秒就有3.8件快递从沭阳发出。
创新的扩散,放大了花木电商的富民效应。正是看到这一点,卞建军认为,政府不仅要推动创新就近扩散,让耿圩这样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更要加大政策引领,让花木电商“蛙跳”到更多乡镇,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同发展。
“蛙跳”的第一站,“跳”向钱集镇。钱集位于沭阳最南端,是省定重点帮扶片区。地理位置偏僻,使得这里一直与花木电商“绝缘”。去年11月,沭阳花木龙头企业——苏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落户钱集,流转710亩土地,建设达之康多彩苗木基地。基地负责人钟飞介绍,县里引导他们到钱集投资,当地每亩地年流转费仅900元,镇里还提供物流发货区,帮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紧挨着达之康,钱集绿植电商产业园也已在3月初开园。产业园同样由沭阳花木电商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占地245亩,设置专门电商孵化区,首批计划孵化50名花木电商。
为让更多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沭阳深化政企联动,推动花木新经济向更大范围扩散,实现“块状经济”向“范围经济”的升级,从而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蓄积富民新动能。
交汇点记者 孙巡 明泽 季铖 秋晨 通讯员 沭萱
责编:侯兴川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