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两会前夕:专家为“健康中国”建言

2018-02-26 16:01:19来源:中国网
字号:

  《议库》“建言医改”主题沙龙参会嘉宾合影。

  “在医改逐步深化的过程中,预防为主的方针需要进一步落实,预防的体制、机制需要完善,经费的投入和社会动员工作仍需加大加强,政府对公共卫生的主导作用需要更加突出”。

  “2005年全国有41亿人次的诊疗,而最近3年这一数字在77亿至78亿人次之间,意味着每个中国人每年平均要看6次病;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升高的速率超过GDP的增长,2017年可能突破5万亿元,几乎达到2006年的6倍”。

  “医院大楼建起来了,核磁共振设备安装了,但是优秀的医生短缺,能够操作机器的专家很少,这是严重的问题。2017年洪湖市人民医院招聘了30名本科生,只留下了3个……”

  2018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网《议库》APP平台联合中国癌症基金会举办“2018‘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暨第10期《议库》系列沙龙‘建言医改’主题沙龙”,特邀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就“医改”话题献言献策。

  问题:目前90%的资源用于治疗,预防仅占10%

  对策:将预防为主落到实处预防胜于治疗

  “医改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然而缺乏相应的预防体制、机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社会动员的能力严重影响着中国整体医疗卫生的效率”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第一个发言就谈到了“预防为主”的大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应该更加突出。”

  王宇说,“预防为主虽然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而且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特别强调,但是到底我们在预防上采取什么措施?现实情况看远远不够。”

  王宇的发言引起大家共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范利认为,健康教育是实施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再不搞健康教育就晚了。”

  范利分析,在我国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中青年群体大多不懂医疗,而得了慢病的老年群体一体多病问题严重,不懂医疗的青年群体照顾不了罹患慢病的老年群体。范利建议,政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青年群体开展健康教育,一方面提升他们对中老年慢病人群的照护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中青年群体更加积极投入建设健康中国;第三方面,也对本来已经是慢病患者的一部分中青年群体提供健康知识、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帮助代际之间逐渐走出恶循环,实现“预防为主”的战略目标。“否则,大医院建得再多,床位增得再多,都是被动地应付。”

  范利提供给中国网(议库APP平台)记者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患慢病的老年人接近1.5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超过6000万人,高龄、失能和失智已经成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目前最大的挑战。如果不及时、切实落地“预防为主”,中国的医改成果将继续面临很大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分享了一组数据,“2005年全国有41亿人次的诊疗,而最近3年这一数字在77亿至78亿人次之间,意味着每个中国人每年平均要看6次病;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升高的速率超过GDP的增长,2017年可能突破5万亿,几乎达到2006年的6倍”。赵平理事长认为,慢病消耗了我国大部分医疗资金,而这些资金却难以维护人民的健康。要强化预防为主的理念、把治未病的政策落到实处。

  “现在很多医院用90%以上的资源用于治疗(疾病),预防仅占10%”,赵平建议,加强预防要有具体指标。预防属于公共卫生,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病是个人的事,预防则是社会的责任。

  问题:某县医院招聘30多人1年后只留下3人

  对策:破除人才壁垒 提高基层医卫人才待遇

  “基层医院是人民健康的守门人。就拿湖北洪湖市人民医院为例,在洪湖市85%的百姓在市医院就诊治疗,15%转到武汉等地的大医院治疗,但是这15%转出治疗的患者却消耗了55%的医保费用。”来自基层医院的洪湖市人民医院(协和洪湖医院)院长郜勇说出了基层医院的尴尬:为什么55%的医保费用不能留在洪湖医院这样的基层医院呢?——没人才,缺技术,接不住那15%的患者。

  据郜勇介绍,洪湖市人民医院最近新建了大楼,增加了床位,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问题依旧严重:“医院大楼建起来了,核磁共振设备安装就绪。但是优秀医生短缺,能够操作机器的专家很少,这是严重的问题。2017年洪湖市人民医院招聘了30名本科生,只留下了3个,一部分选择考研,一部分选择了更好的平台,我们周边县市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吴明江在给本次《议库》沙龙的书面发言中说,近10多年来,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子和设备有了显著改善,但专业人员如何“留得住、用得上”是个没有解决好的难点问题。

  郜勇介绍,基层医院收入低是普遍现象,这是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

  赵平介绍,全国县级医院员工平均年收入8万元左右,地市级医院员工平均年收入12至15万元,省级医院员工平均年收入20万元左右(税前),全国著名三甲医院的待遇会更高,“优秀人才为什么要留在年收入更低的小地方呢?”赵平抛出的问题令人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王宇说,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积极的医卫人才鼓励政策,把优秀人才留在基层医院。

  不仅仅是人才问题,“如果把老百姓的健康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健康中国就有望真正落实下来。”范利说。

  问题:取消“以药养医”,医院如何生存?

  对策:把独立非盈利卫生行业单位变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医药分家是国家医药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一个方向。对医院来说,医药部门的直接作用消失了,医药部门庞大的开支成为医院的包袱。”北京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说,“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例,取消药品加成后,调整了部分补贴,西药收入每年要亏损1000多万元。”

  与肠癌抗争了20年的患者姜寅生离不开与药打交道,他说,“西药费确实降了,患者得到了实惠,大家都感受到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李克强也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要求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

  王成祥介绍,“有些医院是中央的单位,有些是基层的单位,还有些是企业的单位,像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属于教育部的单位,教育部没有这方面的拨款和补偿,取消‘以药养医’后医院是没有得到医疗费用补偿的,类似这样的医院都是在亏钱卖药。”

  王成祥建议,把独立非盈利的卫生行业单位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变成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另外无论医院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都是服务所在属地的群众,取消“以医养药”后的差额,除了中央补贴一部分,剩下的应该由属地补贴解决。

  问题:民营医院怎样发展?

  对策:支持社会办医,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支持社会办医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主要部署了10项工作,其中第9项就是“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执礼说,党的十九大将“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强调,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这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然要求。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发展医疗机构,推动形成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既可以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优化结构,满足多元化需求,也可以发挥社会办医疗机构机制灵活的优势。

  王执礼认为,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民营医疗机构要进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解决看病难、医疗资源不足,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赵平补充介绍,2016年在中国卫生总费中,个人支付的比例已经降到了30%以下,政府支付的占31%,社会资本所支付的部分超过了40%。社会资本办医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国家政策是明确的,但是社会资本办医仍存在着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李培刚)

责编:刘亚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