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系统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原则,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指导“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要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提升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仍旧是农业经营中小规模的兼业农户,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要帮助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另一方面,虽然近些年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带来了大量发展机会,但许多小农户由于发展权利、利益分享的不均衡,知识技能的相对不足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把握发展机会,而新产业中工商资本的主导地位也极大限制了小农户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与市场对接,提高小农户的自身发展能力,使亿万小农户能够共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果。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走一 条百姓富、生态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如农业生产模式粗放、农药化肥使用过度等,这些问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挑战。中国美,农村必须美。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完善生态循环机制和环境监督机制,治理问题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生态保护补偿仍面临范围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进一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市场化补偿制度,从而提高生态补偿机制的能动性。发展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就是要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发展生态经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美丽景色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保护并发展这个价值,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等生态旅游产业无疑是一条很好的路径。今年,江苏省推出的“水韵江苏”旅游项目以及山东省选出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空心村打造乡村旅游度假村的项目等都是很好的案例。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一些农村基层组织纪律涣散,不注重对农村群众进行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引导,导致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力度较为薄弱。应该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发掘农村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加大对农村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创作一些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优秀文化作品,丰富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对于长期存在于农村的一些陈规陋习,应该注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倡导文明新风,积极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我国是农业古国,拥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提升和传承农耕文明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近年来,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包括《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在内的一系列有关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并且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展示,这些方式都对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弘扬优秀农业文化大有裨益。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开展全局工作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城乡交流程度的加深,“三农”问题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这对农村基层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然而农村基层组织作为直接接触农村群众的第一线,却时常表现出工作能力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长期存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应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严防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小微权力腐败发生。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和提升村民自我管理的机制和能力。要建设法治乡村,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权威地位,让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观念深入广大农民的心中。要重视德治,强化道德教化的作用,树立乡村道德模范,发挥榜样的引领效应,塑造新时代的乡贤文化。平安的乡村是农业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前提。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农村的治安和社会管理相对薄弱,一些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滋生盘踞于此,肆意妄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给农村各项事业和农民群众的安全带来很大危害。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其中打击基层黑恶势力成为《通知》的重点之一,这对创建平安和谐、幸福安康的乡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应该积极解决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生活幸福与否关乎到乡村能否振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非常重要。要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健全资助机制。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走遍了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内50多次考察有30多次涉及扶贫,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指导工作。各地扶贫的政策、投入、责任、监督等各项机制建设不断推进,扶贫成效显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五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取得历史性成就。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五年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加894元,实际增幅达9.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精准脱贫攻坚战不仅要打赢,更要打好,这是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写照。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改革的定盘星。40年的实践证明,该制度对于推动农村农业发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党的土地政策是长期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承诺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增强了未来信心,推动了各项生产的平稳有序进行。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盘活现有宅基地,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让闲置的宅基地资源产生更大效益,有利于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累了大量资产,但如何在新形势下管好、用好这些资产,确保广大农民利益不受侵犯,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盘活整合集体资产,确保资产安全。
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瓶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发展的问题,城市和乡村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优质资源要素不断流向城市,造成城市人满为患,乡村人才匮乏的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领域、各方面的人才支持。文件指出,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塑造乡土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对当地人才进行发掘培养,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引进,纳四方贤才。要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入乡村建设。
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支持,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证。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就要确保有人领导、有人负责、有人落实。随着我国农村事业的不断变化发展,农村工作也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这对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和负责农村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干部缺乏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对农业农村实际不够了解,给实际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分管农村工作的人员要走出办公室,来到田野间,真正了解农村,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尊重农村发展规律,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国家将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党中央的规划部署,真抓实干,锲而不舍,我们一定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李云龙,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
责编:刘亚伟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