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了解“可爱”背后的故事

2018-01-23 13:25:09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中国经济网1月23日成都讯 (记者 韩璐) 22日,由中央网信办组织开展的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四川站活动启动,记者们到达成都即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除了可爱 简直想不出更适合大熊猫的词汇了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大熊猫是成都的城市代表,也是天府文化的重要象征。中国经济网记者一路参观,只见大熊猫受到人们无限宠爱而不自知的慵懒萌态。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大熊猫正在吃竹子。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憨态可掬的熊猫宝宝。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摄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大熊猫除了吃它们最爱的竹子之外,还有着丰富且美味的营养供应:苹果、南瓜、窝窝头……这些甜丝丝的食物可是作为熊科动物的大熊猫最喜欢的。有趣的是,为了给国宝们锻炼身体的机会,工作人员会用类似钓鱼的方式将“甜点”喂给它们。为了满足口舌之欲,这些圆滚滚的“胖墩”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爬上树,给了游客见识它们运动能力的珍贵机会。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给这种活动取了个官称,“钓猫”。

  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文化名片愈发闪亮

  大熊猫作为“国宝”,自然走到全世界都是“明星级别”的待遇。这样一个天然的IP资源正在为四川创造越来越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门。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摄

  今年1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际,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这里将建设全球唯一围绕大熊猫为主题,关注人与自然、科学与艺术、娱乐与教育、生命健康以及绿色生态产业的横向贯穿的新经济开发项目。

  在去年8月举办的川港澳合作周走进香港系列活动期间,香港稼轩集团旗下稼轩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与成华区达成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87亿美元,在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共同打造以大熊猫文化为主题,集大型展演、高科技体验、科普休闲、美食度假为一体的大熊猫文化艺术聚落,将建熊猫大剧院、熊猫高科技全息体验馆、熊猫客栈、熊猫美食街等,并引入熊猫《PANDA!》秀大型剧目,向世界展现四川、成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情和人文精神。

  筚路蓝缕 开拓生态文化资源“富矿”

  目前,“成都大熊猫”文化品牌已在国际上拥有极高知名度与美誉度,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富内涵、最具潜力的野生保护动物文化旅游品牌大IP。然而这些卓越成绩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苦求索。

  2002年前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各方面发展极为受限。当时,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数量仅为38只,员工90余人,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政府财政拨款,而微不足道的门票收入也主要靠和成都电视台“小太阳”栏目组合作拉学生春游和秋游。在这种窘迫的经济条件下,科学研究、保护教育推广、文化旅游建设等工作都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另一方面,2002年前后,公众对大熊猫物种保护方面的了解也极为有限。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大熊猫仅仅停留在“国宝”这一教科书概念中,并没有更多的机会与欲望去深入了解这一濒危物种。

  面对这一困局,基地文化建设团队虚心学习与借鉴国内外文化传播的先锋理念,开创性地引进了各类文创合作模式,潜心探索和创新各类大熊猫文化的发展途径与模式,逐步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体系。

  记者手记

  如今,参与新春走基层活动的记者们走在翠、奇、秀、幽的竹海与树林中,呼吸着些微潮湿的空气,深深地折服于巴蜀这片美丽土地的独特气质。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到处郁郁葱葱。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摄

  “要讲好中国故事” 的文化建设指示精神在这里得到了令人惊喜的体现。例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的一些设施糅合了藏羌元素,具有川西民居的鲜明风格,展现了野生大熊猫繁衍地带所承载的文化韵味。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据介绍,今后,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在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上进一步开拓与升华。

责编:刘亚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