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凤阳1月17日电(李家林)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形式,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0年后,小岗村将分散的土地重新集中后,开始大规模流转,目前,流转土地面积已占可耕地面积的60%以上,以集约型现代农业的形式经营,实现了土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当年大包干,是为了吃饱肚子;现在流转土地,是为了致富。”现年75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分与合只是形式的不同,其内在追求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再次走进小岗村,探究小岗村土地的分合之变,感受小岗人的致富探索。
1月15日下午,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坐在当年按红手印的小屋里,回忆起当年场景。
小岗之问:种田富不起来,出路在哪?
小岗村有个名为“当年农家”院落,这里是再现“大包干”情景的重要地点。1月15日下午,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坐在当年按红手印的小屋里,回忆起当年场景。
“迟出工,早下工,到了队里磨洋工,反正记的一样工。”40年前,小岗村处在吃大锅饭的时期,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金昌说,由于大家出工不出力,粮食产量低下,平时喝一顿面汤、过年吃一顿饺子,都成了小岗人的奢望。
1978年,凤阳遭受特大旱灾,饥饿的阴影笼罩在小岗人头上。严金昌等18户村民决定分田单干,收成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公共提留外,完全归承包者所有,即“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严金昌一家分得近40亩地,没有人再偷懒,一家老小没日没夜地在田地里干活。秋收后,严金昌喜获丰收。因为饿怕了,舍不得卖,稻谷、花生、红薯堆得家里到处都是。
包产到户后,严金昌家的日子改变很快。1982年,他买了一辆小四轮和一台收割机,很快,严金昌就搬出了茅草房,住进了砖瓦结构的新平房。和严金昌一样,多数小岗人在这几年完成了住房的升级换代。
包产到户数年后,小岗人遭遇了新问题。严金昌说,因为粮食产量的大范围提高,卖粮越来越难,粮食价格降低,换不成“现钱”。
“大伙儿辛勤劳动了几十年,也没能富起来。”严金昌感到遗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20多年,小岗村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但是光靠种地只能解决了温饱,富不起来。”
“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直到2003年,小岗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存款为零。小岗村的出路到底在哪?
小岗之变:土地流转更划算,还解放了劳动力
“老严,你种一辈子地,也没富起来呀。”
“除了种地,我还能干啥?其他的咱也不会。”
“听我的,咱开个农家乐。”
回忆了当年和沈浩的对话,严金昌感慨万千。
2004年,来自安徽省财政厅的沈浩到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引进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
小块土地收益有限,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集约利用土地。2006年,沈浩开会动员村民流转一部分土地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很多人误以为是要收回个人承包的土地,顾虑重重。
在许多村民犹豫观望的时候,严金昌率先用行动支持沈浩,不仅把土地流转出去,还腾出农舍发展农家乐,“金昌食府”四个字就是沈浩当年题写的。
严金昌给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种上“一麦一豆”,除去化肥、农药、农膜外,每亩地年收入不到1000元。
“有人说,不能光种粮,得种经济作物,可一家一户十几亩、几十亩弄不起来,也没那技术。”严金昌说,土地流转后,每亩土地根据地力、位置不同,把土地转出去,每亩可获得600到900不等的收入。“土地转出去了,家里的劳动力都解放了,还能干点别的。”
严金昌说,他和儿子、女婿一起打理“金昌食府”,一年净收入十几万。因为工业企业的进驻,在“金昌食府”里,处处可见小岗品牌的各类商品。
那么,谁在种地呢?又如何从土地上刨金?
“企业流转6300余亩,农户流转2500余亩,其中,全村有7名种粮大户流转农户土地100到300亩之间。”小岗村村委会主任周群之介绍,流转土地数字一直在动态变化。截至目前,小岗村共流转土地88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出头。小岗村在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土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现年55岁的程夕兵是土生土长的小岗人,共流转、代种土地近600亩。程夕兵说,他一开始只是帮外出务工的邻居代种,后来实践中,发现进行机械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地越种越多,越干越有劲。
2016年4月,小岗村开始实行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331”模式,即政府提供技术、资金和烘干仓储三项服务,建立一支专业的农业经纪人队伍,帮助农民规避自然、经营责任和市场三项风险。
“政府给我们办理了农业商业保险,碰到自然灾害可以获得补偿。村里现在有了现代农业专业队提供服务,农民可购买耕种、打药、施肥、收割等各类服务,种田更有底气了。”程夕兵说。
小岗之探:用改革的思路谋划发展
展望未来,小岗人给自己定了“三年大提升”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推动小岗内生动力大提升、品牌形象大提升、产业发展大提升、民生保障大提升、组织建设大提升。
“三年大提升”如何实现?
凤阳县委书记徐广友认为,要靠继续深化改革,来推动小岗村改革再突破、振兴再出发。
凤阳地处江淮分水岭一带,多丘陵地。小岗村更因地势隆起,土地高低不平而得名。想要让土地生金,就要平整土地,进行水利建设。农户土地流转后经过统一平整,已成为高标准农田,原有的位置和模样已经发生变化,如何避免未来发生纠纷?
“通过卫星测绘,进行土地确权。”小岗村村委会主任周群之说,每家每户的测量面积都要公示,每户的方位图和亩数一目了然。确权之后,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新格局,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增加财产收入,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收益。
小岗村还通过集体资产股份权改革,让符合条件的村民变身“股民”。小岗村三年提升办公室主任李锦柱说,以前,村集体资产人人有份,人人都不关心,现在通过“股改”,把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力争实现从“户户包地”到“人人持股”转变。今后资产怎么管理,将由“股民”说了算。
小岗村还将创建5A景区,“小岗村”品牌等部分无形资产也被评估登记,并折算成3026万元,入股小岗村创发公司,确定在小岗创发公司中占49%的股份,所获分红收益主要用于小岗村民的医疗、养老保险及其他社会福利、公益事业。
“小岗人绝不会甘于落后,现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开始了,有着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的激发,小岗人一定取得新突破。”对于小岗的未来,严金昌信心有加。
责编:刘亚伟
赞
踩
路过